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干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干预策略研究

丁旭

南平市第三医院  353000

摘要: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涉及镇静作用、副作用以及戒断症状等多方面,既有正面促进睡眠的作用,也存在负面影响。因此,护理干预策略在药物治疗与睡眠监测的平衡、非药物干预措施和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方面展开。通过个体化用药调整、睡眠监测技术的应用和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治疗,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有效的药物教育和监督,以维护患者的正常睡眠生理过程。

关键词:精神药物;睡眠质量;护理干预

随着精神药物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患者面临着潜在的睡眠问题。然而,目前对于精神药物对睡眠的具体影响及有效的护理手段的研究仍相对有限。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更全面地理解精神药物在睡眠领域的作用机制,为制定个体化的睡眠护理方案提供有力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整体心理健康。
一、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一)精神药物的镇静作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主题,首要关注精神药物的镇静作用,因这一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对睡眠的影响。

镇静作用是指精神药物能够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一种镇静、安定的效果。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通过降低大脑的兴奋性,精神药物帮助个体更容易进入放松状态,为入睡创造良好的条件。

镇静作用延长深度睡眠阶段,促进睡眠周期的正常进行。一些精神药物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释放或受体的敏感性来影响睡眠的各个阶段,使其更加有序和平稳。
    (二)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对睡眠质量产生复杂而负面的影响。这些副作用因药物种类而异,但普遍包括影响睡眠结构和引起睡眠障碍的潜在风险。
    许多精神药物导致嗜睡或过度疲劳的感觉,这使个体在白天感到昏昏欲睡,但晚上难以维持健康的睡眠周期。

一些精神药物引起梦靠近入睡时期,导致梦境混乱和频繁的醒来,这干扰到正常的睡眠周期,使个体难以达到深度和恢复性的睡眠阶段。

另一方面,某些精神药物引发对抗性的反应,例如激动、不安或烦躁,这些症状在夜间显著加剧,干扰入睡和维持健康的睡眠[1]
    (三)精神药物的戒断症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精神药物的戒断症状对睡眠质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当个体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某些精神药物时,常常出现戒断症状,这对其正常的睡眠模式和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戒断症状中常见的焦虑和不安情绪显著干扰入睡和维持深度睡眠。这种情绪的增强导致夜间醒来、反复翻身以及睡眠不稳定,从而影响整体的睡眠质量。

一些精神药物的戒断症状包括身体不适、肌肉痉挛和颤抖,导致疼痛和不适感,进而影响个体的舒适度和入眠难度,这些身体感觉的干扰使入睡过程变得更加困难,从而进一步影响整晚的睡眠质量。

戒断症状导致睡眠中的频繁觉醒,影响深度睡眠阶段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种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导致个体在白天感到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二、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策略
    (一)药物治疗与睡眠监测平衡
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策略中,药物治疗与睡眠监测的平衡是关键。通过个体的睡眠监测,包括多通道多参数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和可穿戴设备等工具,定量评估睡眠结构、深度和周期,以客观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药物治疗方面,采用一种以最小有效剂量和短期使用为原则的策略,以减少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选择药物时考虑其镇静作用、半衰期和潜在的戒断症状,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正常睡眠生理过程[2]。个体差异在药物敏感性和反应上是存在的,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确保患者在药物治疗中获得最佳的睡眠效果。

在睡眠监测方面,利用现代技术,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睡眠分析和可穿戴设备,实时跟踪患者的睡眠模式和质量,为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帮助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反馈,指导患者采取非药物性的睡眠改善策略,如行为和认知疗法,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在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策略中,非药物干预措施是一项关键而综合的手段。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噪声暴露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睡眠观念和行为,以提高睡眠效果。噪声暴露疗法则通过控制环境噪声,调整患者的睡眠环境,促进更加宁静的睡眠氛围。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利用仪器来监测和反馈个体生理参数,以调整其生理状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在睡眠护理中,生物反馈可通过监测心率、呼吸和肌电图等参数,为患者提供实时反馈,帮助他们调整身体的生理节律,提高入睡和维持睡眠的能力。

睡眠卫生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通过教导患者关于维护良好睡眠习惯和建立健康的睡眠环境,睡眠卫生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行为,减少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

[3]。这包括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尼古丁)、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三)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监督

在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策略中,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是必要的。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是基础。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药物代谢情况以及潜在的相互作用,以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确定最佳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最大程度地维持患者的睡眠质量。

建立有效的药物监督机制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定期的药物复查和监测有助于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在监督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包括用药依从性、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任何自行调整剂量的行为。

定期的临床评估和睡眠监测是保证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现代的睡眠监测技术,如多导睡眠监测和可穿戴设备,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结构和质量。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药物教育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他们提供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作用机制、的副作用、戒断风险等,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对药物治疗的合理期望。

三、结语
通过研究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护理干预策略,更好地理解精神药物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将预见精神药物治疗与睡眠监测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多通道多参数的睡眠监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睡眠分析,为患者提供精准的睡眠评估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如认知行为疗法、噪声暴露疗法等将得到更多关注,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等新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睡眠护理。
参考文献:
[1]唐鹤,乔宇,朱佳美等.中文版老年人睡眠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跨文化调适[J].护理学报,2021,28(17):11-1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7.011.
[2]张进,肖正权,聂菁等.肿瘤重症患者发生亚谵妄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12):1548-1552.

[3]邵静,许冬梅,王志仁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策略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24):4476-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