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探索

谈晓丹

常州市龙城小学   213000

摘要:教学的不断改革,复杂性科学的学科互涉,跨学科教学的教育方式,为人类教育方式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跨学科”的概念主要是指整合多个学科,超越其分别教学带来的知识,通过合理搭配,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小学数学课程,也应当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入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性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实现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本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事实上,跨学科理念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与了解课程知识。在小学数学的跨学科教学中,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系统化、完整化的小学知识体系,在确保减负的同时仍然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将各学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相结合,共整合成新的融合性小学数学学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更加同步,整合自身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认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培育全能型创新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

(一)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视野往往会受到数学学科本身的限制。然而,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场景,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学习场景,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小学生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探索、喜欢新鲜的事物。跨学科融合教学恰恰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结合,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学习乐园。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可以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锻炼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面对复杂问题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出更有效、更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

作为小学时期的重难点学科,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讲究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数学无疑是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尤其这个时期的学生并没有学习的概念,做事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只有吸引学生爱上数学课堂,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努力促进其数学方面的长远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主要是采用教师在台上照着教材和教案讲课,学生在下面看着课本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延续了很久,但事实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大脑也正处于发育阶段,对于部分较为抽象的知识无法进行很好的想象与理解。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当要采用新兴技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会使用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方法

(一)将小学数学课堂与科学融合教学

数学和科学都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科,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关系。因而教师在实现学科融合时,就有必要将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科学的内容及方法,达成思与做的协调统一,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获得较为深远且全面的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比例时,就可以引入科学中的“阳光下的影子”这一知识点作为学生解比例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比较经典的数学题。比如:一根竹竿高2米,将其竖立在阳光下,测出的影子长为2.3米。如果一根2.5米长的竹竿竖立在阳光下,它的影子会有多长呢?

这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探究过的内容。教师将其作为学生所需解答的问题,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讨论并回顾自己在科学课堂上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过程,尝试以科学的视角来解答这一数学题,最后派出一个组员说出自己的答案。当学生完成了这一轮的探究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答这一道题,深化学生的比例认知。而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桎梏,将会让他们以更为广阔且多元的思维去认知数学知识点,这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再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明确“体积”的含义,教师就有必要组织学生展开科学小实验。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科学课堂中“测量不规则石块体积”的实验经验,展开一个测量用橡皮泥捏成规则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实验。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科学实验经验,通过对比液面高度的方式计算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体积,能够明白容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他们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兴趣,实现了两个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二)将小学数学课堂与历史融合教学

虽然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涉及历史学科的教学,但是我国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伟大的数学家,为世界数学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当要与历史进行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专研与探究精神,为中华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传承出一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在古代计算水平还不发达的时候,光是靠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最后计算出小数点后七位,这无疑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劳动,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圆周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已经是几百年以后了,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明才智,教师也应当要指导学生向先辈学习这种刻苦求知的精神。

(三)将小学数学课堂与思想品德融合教学

事实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育中,不光要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更主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最终教育目标。数学课程看似与品德教育没有联系,但事实上,数学课本中有着许许多多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当要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以“节约用水”为例,教师可以先对现如今世界上水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周围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调查,并对这些现象进行批判,教导学生应该要做到节约用水。在调查水龙头漏水速度时,可以选择接取十分钟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并计算出每分钟会漏多少水,之后再对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量进行统计,并绘制出统计图。收集周围漏水的水龙头的数据并计算,如果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每年会浪费多少吨水,这些水又可以供多少人用一年,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应该怎样做到节约用水。

(四)将小学数学课堂与多媒体等新技术融合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变化,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几何直观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更高效地进行学习。在讲解一些较难的知识时,合理使用多媒体等新技术,引导学生使用几何直观策略,提升数学素养。

课前,教师可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呈现较为抽象或者相对难以想象的内容,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学习“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教学,以长方形的任意一条边为轴,快速旋转,得到圆柱体,而圆锥体则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一条直角边为轴,或是以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为轴快速旋转得到的。

再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如果不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仅仅靠课本中的知识以及教师口述,学生也很难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更别说将轴对称进行应用。而假如教师能够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总结,学生就能够更快地从直观观察中得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加以理解,也会更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知识。

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数学中难以想象的问题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具象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概念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在脑海中形成几何物体的空间想象体,丰富几何直观体验,使得重难点知识集中突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之后的学习与应用中也起到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建空间观念,提升数学素养与学习效率。

(五)将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融合教学

学科融合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应当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此外,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中,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贴近生活,小学数学也是如此。数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管是买东西时消费数额的计算,还是整理物品时,对空间利用的构想还是生活用品的形状设计都离不开数学。作为教师,有义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在苏教版教材中,学习正方体与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分别说出他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鼓励学生说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点,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再例如,“画角”这一节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图的方式,以一条直线为底,作出几种不同类型的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在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运用,想象不同物体运用不同角度的原因。再以十字路口或是讲台的角度为例,询问学生这是什么角,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两条线创造出四个直角或是四个锐角或四个钝角。

而在植树问题中,由于树与树之间会影响彼此的生长,因此种树时并不能过于靠近,那如何种树才能更加整洁美观呢?教师通过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相结合,把树化成点,把每棵树需要的空间大小作为面,点面结合,带动学生思考。

在这些教学方式的带动下,将课本中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以及生活中的角,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消除学生第一次面对空间几何物体的陌生感,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认识几何物体,提高学习效率。

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起到了引导作用,增强了学生物理思维扩展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数学充满了人类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践行了数学核心素养中贴近生活的原则,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处处学习,养成更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思维。

(六)体育与健康和数学的创意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体育与健康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旨在通过综合应用体育与健康和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全面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一创新教学实践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体育和健康的元素,帮助学生生动理解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以“距离”“速度”和“时间”等数学概念为例,它们可以与体育运动中的跑步、跳跃等活动紧密结合。教师可以设计户外运动教学环节,如长跑或接力比赛,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跑步的速度和所需时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际运动中感受数学的应用,还能锻炼身体,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健康和数学之间也存在丰富的结合点。例如,在学习“图表”“比例”和“统计”等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一周的饮食情况,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综合来看,体育、健康与数学的创意融合是一种多赢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融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实现身心健康与学业进步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再结合新媒体等新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再在教学中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可以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将其他学科与小学数学学科合理融合,共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兴趣,还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及数学核心素养,慢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使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更好地培养与时代接轨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抓住教学融合的契机,合理融合其他科目的知识,拓展学生学习范围,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理应有耐心地引导学生,努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奕颖.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J].小学生(上旬刊),2023(08):88-90.

[2] 田辉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智力,2023(21):17-20.

[3] 蔡志艺.跨学科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J].亚太教育,2023(10):141-143.

[4] 吴秀婷.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3(07):60-62.

[5] 张梅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