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酒店空间再生的设计手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民宿酒店空间再生的设计手法研究

程业果

成都香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提升,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我国各领域的进步。目前,随着旅游行业蓬勃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于居住空间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了民宿酒店转型升级。重新设计酒店空间用途、优化酒店空间的外观形式和扩展新的空间等是民宿酒店空间再生设计的主要内容,对于设计者来说,民宿酒店空间再生设计是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解决各种问题,且设计范围十分广泛,深入探究民宿酒店空间再生的设计手法,才能促进民宿酒店长久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民宿酒店空间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民宿酒店空间再生的设计手法,以期对民宿酒店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宿酒店;空间再生;设计手法;环境

引言

民宿酒店在进行空间设计改造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目标。现如今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个城市纷纷开始了大拆大建大改的步伐,一些现代化的连锁性质酒店逐渐取代了各个地方传统的民宿酒店,导致各个城市酒店风格逐渐趋向一致,差异性是越来越小;不仅如此,部分城市在进行盲目拆建的过程之中,也导致了一些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资源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我们要重新对传统的民宿酒店进行审视,通过空间的再生设计、民宿酒店的加固修复等办法,让民宿酒店在新时代下获得了新生。

1民宿酒店改造现状及问题分析

1.1网红民宿主导了民宿发展思维

近些年,全国乃至各省份涌现了多少不等的网红民宿,多方面释放了积极示范和鼓励发展的效应,引发各地对投资民宿的热情。但就总量和占比来说,网红民宿绝对量极少,不到总量的千分之一,而市场反响和经济效应俱佳的则更少。不少地方冲着打造网红民宿而去投资开发,但到头来如愿以偿的很少,主要问题是各地只看到网红民宿绚丽的表面,却未看清“网红”的内在逻辑和市场规律。

1.2未能正确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传统的经济型设计观注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人本主义设计理念突出以人为中心,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却没有在它们中体现出来,没有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未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维护,也未能将民宿酒店空间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相互融合。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大部分民宿酒店空间改造再生之后,空间设计很难将人、自然、环境的关系统筹协调,更未从长远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战略,致使民宿酒店短暂繁荣的概率大大提升。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深入探究民宿酒店空间再造设计手法尤为必要。

2民宿酒店空间再生的设计手法探究

2.1坚持开发主体多元化

这既是推动民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赢得市场青睐的重要抓手。不论是浙江湖州莫干山还是丽水松阳县,不论是安徽黄山脚下还是广西桂林阳朔西街,不论是云南丽江大研古镇还是大理洱海之滨,我国民宿成功崛起的一片片区域,无不是广泛吸引各路民宿品牌入驻,充分发挥各派各家建筑设计名家的审美创意。这种做法与委托一家平台公司去开发或集中招徕少数几家入驻,最大差别就在于确保审美视角、设计风格、建设运营之多样性。

2.2新旧叠加设计手法分析。设计人员在民宿酒店

再生设计时,在旧有的空间基础上加入了新颖的空间元素,丰富了民宿酒店的空间使用功能,使得空间布局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也将民宿酒店整体的层次效果拉升到新的水平,使空间从视觉角度来看更加富有活力,层次感更加生动。例如,2003年著名建筑师DavidClose对圣弗兰西斯科大教堂进行了再生改造设计,在其设计过程中就应用了新旧叠加的手法,取得了最佳的建筑效果。早在18世纪期间,这座教堂已经破败不堪,2000左右教堂只剩下主体结构仍然屹立,屋顶塌陷、墙体破旧、脏污不堪,破损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85%以上。David在改造设计时,加固了教堂主体结构,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模样,即使存在破损也不进行修葺,而是在坍塌的屋顶上方加建现代建筑,作为天窗,使得自然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古老模糊的外墙砖加装了透明玻璃和金属构件,提升了教堂主体的照明。而且室内中殿空间开放度保持最大,又新增了新区域作为技术设备存储空间,无论是天窗还是外墙玻璃等都被叠加在建筑之外,并没有分割室内空间,保证了室内空间的体量和通透,给到访者的空间感极为强烈。这种新旧叠加的设计手法是设计师追求的,不翻新、不补救旧建筑,能使参观者了解到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将现代元素融入进去,换发建筑新的生命力量,提高了建筑利用效果,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3庭院式民宿和别墅式民宿

根据研究定义,由农院式庭院改造成的“庭院式民宿”应该属于常见民宿分类中的“独立型民宿”“聚落型民宿”和“体验型民宿”的结合,用温馨干净的庭院造景,使旅客体验置身大自然的惬意,享受乡村清新空气和温煦阳光,体验悠闲轻松乡村生活,体验农家菜园的采摘乐趣,尤其适合体验黄土农家清凉、香甜的“夏日之情”。为增强旅客体验的温馨感,可以在庭院中安装具有联网显示和声音装置的“物联网躺椅”,兼具休息、娱乐功能。别墅式农家改造成的“别墅式民宿”应该属于“独立型民宿”“集合型民宿”和“体验型民宿”的结合,民宿从外面看是漂亮的别墅置身于绿色朴素的乡野,内部又是温馨、现代、舒适的家庭氛围,旅客可以同时体验外面乡野的旷达和室内现代农家生活的温暖,尤其适合体验黄土高原乡村浓浓的“冬日之情”。应在别墅内设置专门的茶室、棋牌娱乐室和视听室,供旅客饭后休闲。另外,为保障旅客生活的便利性,还应该在庭院和别墅附近设置物联网自动售货装置,提供基本的饮料和日用品。

2.4“立面加建”手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运用

在“立面加建”中,用简单的话来理解就是:对民宿酒店的空间进行增高处理,让原有的建筑立面发生改变,从而完成民宿酒店的“立面加建”。立面加建也是目前酒店和一些建筑单位最常用的加建设计手法,如今的土地价值过于昂贵,因此进行立面加建可以将原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利用,能够有效地节省资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民宿酒店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处在人流集中的地区,那么就要考虑立面加建的高度是否会遮挡周边建筑的视野,对周边空间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面加建”还可以采用向下加建的办法,来解决对于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

结语

对民宿酒店空间进行再生设计,极大延伸了酒店空间应用范围,提升了酒店空间利用效率,有助于提升民宿酒店的地域文化气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设计人员要结合民宿酒店空间使用需求,结合实际空间现状,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助力民宿酒店空间再生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子强.乡村闲置空间再生设计研究——以西安毛湾村闲置空间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5):180-182.

[2]张晓然.工业遗址室内空间的再生设计研究——以山西太化工业遗址为例[J].设计,2023,36(01):104-106.

[3]李祥,邵晓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宿空间再生设计研究[J].包装与设计,2022(06):116-117.

[4]程宇峰,杨茂川.窑洞文化主题酒店设计中新旧居住理念差异研究[J].大众文艺,2015,358(4):133.

[5]师 丽.榆林地区传统窑居绿色再生能耗评价[J].榆林学院学报,2017,27(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