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ICU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ICU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

王博筱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手术之后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接收的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72例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设置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ICU护理干预,之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7.78%,且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手术之后实施ICU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颅脑外伤;ICU护理;临床价值

在临床上颅脑外伤比较常见,是全身各个部位损伤当中发生率占据第二位的一种外伤,仅次于四肢损伤。颅脑损伤临床病死率极高,也是引发残疾的一种重要因素。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临床都是采用手术方式,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研究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当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为24:12的比例,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2.1+ 10.2)岁。而观察组36例患者当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为23:13的比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 (54.2+10.4)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主要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与意识严密的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瞳孔情况以及意识恢复情况。同时,确保患者引流管保持畅通,并对引流液的颜色、量与其性状等详细观察,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ICU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严密地进行监测。由于患者遭受颅脑损伤之后,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所以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当中,应当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严密监测,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与患者尿量,以免患者发生心肺功能衰竭。

(2)对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进行严密监测,了解患者的四肢肌肉肌力与肌张力,辅助判断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

(3)气道护理 患者颅脑损伤手术之后,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影响,给病菌入侵创造条件,所以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非常关键。应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与呼吸道的分泌物,并将吸痰准备工作提前做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吸痰。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应在患者清醒之后,嘱咐患者怎样进行正确的呼吸。另外,帮助患者进行排痰。间隔2h协助患者拍背翻身。

(4) 实施体温护理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极易引发脑部体温调节机制发生损伤,继而对体温调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造成患者出现脑组织缺氧症状,从而出现脑组织损伤的情况。对此我们要对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有效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降低颅内压,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症状。当患者体温大于39℃,需要进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对患者配合实施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即进行全身降温处理,主要措施有头戴冰帽,睡冰毯,同时给予冬眠合剂(5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g哌替啶)静脉滴注,维持患者的体温在33-34℃。亚低温维持治疗的时间为3~5d。待患者颅内压下降至正常水平后24h,停止亚低温治疗,开始复温。4~6h复温1℃,在12~20h内,将患者体温水平恢复至36.5~37.0 ℃的正常范围。

(5)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术后病情恢复存在一定的关系。昏迷程度不同意识障碍的程度也不同,如浅昏迷患者转头实验阳性说明其大脑皮质功能虽降低,但尚有一定的意识;昏迷患者.有自发性眼球浮动,说明其脑干功能尚存在。这说明昏迷患者中有些患者接受能力丧失,有些只是接受能力降低,因此为昏迷患者提供有效教育,促使昏迷患者早日康复不是没有可能的。患者在手术后清醒时,护理人员应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疑虑并进行疏通。在认真看护颅脑外伤患者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家属,减轻他们的顾虑,这也有助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

(6)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后,因应激、失血、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伤后早期表现出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激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常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因此,营养支持在伤后的治疗和护理方面显得更加重要。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营养支持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因此要与患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对不能进食者应早期进行鼻饲,温度设置在40℃ 以内,同时控制鼻饲的温度与量。

(7)抗生素护理 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其血液中性粒细胞发生转变,且体温有所升高,需对患者采用药敏试验,并进行细菌培养,按照实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对患者予以治疗。对于ICU护理人员而言,需熟知抗生素用药过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8)康复训练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因此应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先从被动锻炼开始,然后活动小关节,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随着病情的好转,再由患者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进一步恢复肌力和关节的功能。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训练、记忆力训练来锻炼患者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9)加强生活护理 每日常规口腔护理2次,尿道口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定时翻身、拍背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烦躁不安患者要做好保护性约束防止非计划性拔管。有研究指出,疼痛引起的焦虑和躁动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高位人群,因此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药,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防止坠床、自伤及伤及他人。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进行格拉斯评分,若患者意识清醒且评分在8分以上则可以判定为显著有效;若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评分在3分以上则判定为有效果;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评分结果为3分则为无效果。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数据

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应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 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n    显著有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  36       20        14       2         94.44

    对照组  36       16        12       8         77.78      

χ值                                         4.181

值                                          0.041      

2.2两组  护理后并发症(感染) 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感染率率比较  n              

     组别     n    未感染      感染      感染率%              

观察组   36       34        2         5.56 

    对照组   36       27        9         25.00               

χ值                                 5.258

值                                  0.022       

3小结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频发,发病率明显上升,颅脑外伤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ICU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在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这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护理内容进行细化:通过对患者监测心肺功能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气道护理、体温护理、心理护理、抗生素护理、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及一般生活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韦玉.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进展状态[J]. 中国医药指南,2021,7(9):51 -53.

[2]贾美英.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期护理的体会[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21,1 4(10):12-14.

[3]赵丽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33(23):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