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懿洁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  要:护理是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作为肾病病人来讲,血液透析护理是维持肾功能损伤患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病人做好各项应对工作,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就护士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士  血液透析  质量

在肾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清楚自身体内的各种垃圾,产生的各种毒素,代谢的产物等等。是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方式。但是血液透析在维持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对患者自身产生了较大的损害,例如可能会引起患者代谢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因此,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科学的检测,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一、数据来源

以某医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接受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68岁,平均(50.11±2.18)岁;药物与毒物中毒患者、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有14例、12例、1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9岁,平均(50.14±2.26)岁;药物与毒物中毒患者、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有12例、13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中途脱离患者;肿瘤疾病患者。

二、统计方法

对照组按照一般方式行护理管理。治疗期间,采用一般的排班制度,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液等体征改变情况,并做好记录;维持环境卫生,避免出现感染;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及时询问其是否有不适感;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时间、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不良反应等。如患者发生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安慰,并帮助清理口腔。

观察组执行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详细内容如下。

1.分组及培训。依据病患和科室护士数量,建立不同的护理小组,主要包括出血小组、漏血小组、溶血小组、感染小组、营养小组等5个护理小组,每个班次各小组至少应有一名人员在岗。对小组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包含专科培训、小组技能培训、沟通交流培训等,提升各小组成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素养。

2.日常护理。出血小组:本组人员应负责调节抗凝剂剂量,检查相关设定是否正确,执行穿刺,注意观察穿刺中是否存在渗血情况,合理调节血流量,观察不良反应,尤其是与血管相关的不良反应。凝血小组:确保静脉管路与透析器、穿刺针连接紧密,维持穿刺针固定的稳定性,观察静脉端夹子是否及时打开。进行凝血监测,遵医嘱合理应用肝素抗凝,确保肝素泵安装妥善。重点关注合并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溶血小组:检查血液制品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消毒液残留,灭菌水须及时排出。感染小组:定时巡查病房,查看病房内垃圾、医疗废弃物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查看其他小组人员在操作中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手卫生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巡查中,发现任何感染风险都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对于责任人应按规定处理。营养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饮食调整,及时补充缺失的营养,以增强患者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出现,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

3.考核与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处罚,并要求在培训合格后才能再次上岗;对于表现突出、考核成绩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由护士长带头,组织展开科室护理工作讨论会议,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与标准,确保所有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三、观察指标

(1)应用SGA量表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量表中包含了体重改变、进食、胃肠道症状、功能异常、体检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为最优结果,视为本次评估标准,统计每个项目中可达到A级的例数。(2)比较两组透析指标效果。分别从血钙、血磷、血钾及白蛋白达标率四个方面评估,达标率高表示治疗效果较好。(3)应用自制护理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的护理质量。量表从病区管理、安全管理、专科护理及感染预防与监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4)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卡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卡片中有完全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完全满意+基本满意=总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语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是指以临床护理为需求导向,对护士进行分组,以达到工作协调效果。一方面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避开职业短板,让患者接收到更高水准的专业护理;另一方面,实现了护理资源的护理配置,明确各岗位护士职责,将适合的人员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使得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展开。这在科室内也实现了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管理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萧远英,李芸,胡秀梅,等.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7):55-57,70.

[2]胡秀梅,李蕓.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4):341-343.

[3]李芸,邝炎辉,胡秀梅,等.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79-981.

[4]裴思丽,赖金香,傅小蓉,等.层级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84-1485.

[5] 鹿香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73-176.

[6]邝炎辉.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因子Ⅻ和D二聚体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62-163.

[7]萧远英,李芸,王立平,等.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78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