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学自评制度问题与自评系统的设计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学自评制度问题与自评系统的设计应用

王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和对高等教育质量期望的提升,传统评价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师以及学生发展需求。自评制度以及自评系统的构建成为关键手段,目的在于增进教育质量和促进评价体系更新。层次分析法(AHP)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它的分层次和系统性特点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采用AHP开发的自我评价系统能够为教学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化、合理化的结构,增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实用性。借助AHP法构建高校教学自评制度与自评系统,高校能够基于自评反馈优化教学策略和支持决策制定,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学自评制度问题与自评系统的设计应用。

关键词:AHP法;高校教学自评制度;自评系统

引言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地体现出教学自评的重要性,它不仅推动教育改革,还提高了教育的质量。通过自评,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并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然而,该体系在应用中遇到了难题,例如评价体系的不完整性、评价过程的主观性和缺少有效反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AHP法的应用,通过这种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高校教学自评系统,目的是提升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AHP法简介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发展于70年代的层次分析法(AHP),创立者为美国学者托马斯·萨蒂,是一种结合定性与定量的决策分析工具。此方法将决策问题层级化,细分为目标、准则和备选方案。决策者需对这些要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对比分析,透过构建矩阵并采用特征向量法来确定权重。此外,通过一致性检验,确保所得数据的合理性。AHP的优势在于能够整合量化数据与决策者的主观评价,为决策提供更加条理化、科学化的支撑[1]

(二)AHP法在教学自评中的优势

应用于教学自评,AHP法呈现出显著的优势,在面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指标,包括可量化与不易量化的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时,AHP法能够透过创建层次化的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实现教学成效的综合评估。这个过程中,AHP法利用成对比较机制整合来自不同教师或评估者的视角,提升评价的综合性和客观性。一致性检测则确保了评价过程严谨合理,限制了个人主观性对评价的影响,从而增强评估的信度。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运用AHP法进行教学自评,有利于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教学管理和策略决定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学自评系统设计

(一)系统目标

应用AHP的教学自评工具,为高等学府提供了一个精确与科学性并重的评估体系。它致力于创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融合众多评价指标和其对应层级,以确保得出的评估能客观地揭示教学成效。此外,该系统在设计上强调使用上的便捷性,提供了一个直观、易操作的界面,方便用户轻松输入信息及查阅评估结果。此系统还特设了一致性检验机制,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无误和公正性。这套工具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育管理者通过准确的教学质量分析,作出更加有效的决策和策略优化[2]

(二)系统功能

自评系统要设有一整套流畅的操作流程,覆盖从数据收集至报告制作的全过程。用户开始能够通过上传或手动方式输入教学相关数据。紧接着,系统以成对比较法来搜集对不同指标重要性的评估。据此,系统自动为每项指标分配权重。依托这些权重,系统综合评定教学效果,并计算出总评分。系统的一致性检测功能确保了评价过程的合逻辑性和科学性。作为最后一步,系统能生成全面报告,以助于进一步的分析以及辅助管理层的策略制定。

(三)系统架构

系统设计应遵循分层原则,以提高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必要的架构组件包括:首先是数据层,用于教学指标和评估信息的持久保存。接下来是逻辑层,执行AHP法的关键步骤,包括比较、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校验。紧接着是界面层,这一层提供输入、评估和报告功能。前端层负责提供基于Web的系统访问点。最后,系统应融合安全功能,保护数据和访问,保障系统稳定可靠。

(四)系统模块详述

本系统应该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旨在提升对教学活动的评估效率和精确度。数据输入模块允许用户手动输入或上传批量教学指标数据。接下来,成对比较模块通过用户友好的界面,使评价者能够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确认其重要性。随后,权重生成模块应用AHP算法处理输入结果,以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综合评分模块则结合这些权重和指标数据计算出总体评估分数。一致性验证模块对比较数据执行逻辑检查,保障评估的有效性[3]

三、基于AHP法的教学自评制度改进策略

(一)指标体系构建

在采用AHP法进行的教学自评中,制定一个全面且有效的指标框架是至关重要的。该框架旨在涵盖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资源配备、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构建这一指标体系起始于对相关文献的审阅及专家的咨询,确保捕捉教学评估的核心维度。由此,每一主维度下派生出细分指标,构成具体的评估要素。建立指标时,注重保持其平衡性和综合性,避免对任一特定领域的偏见。此外,每个指标应该是可测量的,可以通过量化或者定性分析进行评估。指标框架需要具备适应性,便于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选择指标时,也须考虑学科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确保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广泛适用性。

(二)权重分配

在利用AHP法执行教学自评评价时,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是核心步骤。教育者需通过指标间的对比,根据自身的经验与对教学环境的认识来判定哪些指标更加重要。为了实现权重的精确分配,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专用软件工具的帮助。各参与者使用标度来比较不同指标,按照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打分。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公正性和效果,重要的是邀请来自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及专家参与。这种多元化的参与确保了权重分配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权重分配一旦完成,通过一致性检测确保评分的逻辑一致。若一致性比率不达标,则必须重新进行对比,直到一致性达到满意水平。因为这些权重将直接决定综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权重分配时必须谨慎且详尽。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在高等教育自评体系中的应用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设计方案。此次研究目的在于为我国高校教学自我评价的更新和改进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路线图。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进一步的关注与辩论,帮助提升高校自评机制的效率和效果,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洪玫,孙克金,李娟等.面向教学持续改进的评教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80-85.     

[2]周群英,刘晓雪.教学学术发展与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9,(01):35-38.     

[3]陈巧玲.基于AHP法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水平自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22-24.     

作者简介:王妍(1979年12月—),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朝汉对比、中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