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增视汤对干性黄斑变性增视作用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参芪增视汤对干性黄斑变性增视作用的观察

 罗国平 罗中华 闫爱华 古佩  王小会

三峡大学中医医院 宜昌市中医医院443003

摘要 目的:参芪增视汤对干性黄斑变性增视作用的观察。主要观察干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形态的变化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黄斑部玻璃膜疣的变化,希望能为干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符合干性黄斑变性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兼气虚血瘀证诊断,年龄在50-80岁的入组课题。选择90例干性黄斑变性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抗氧化剂维生素C口服的基础上,给予参芪增视汤早晚口服。对照组:予抗氧化剂维生素C口服。治疗前后OCT观察视网膜形态,特别是玻璃膜疣的变化。观察指标还包括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总有效率57.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课题采用参芪增视汤口服治疗中医辨证符合肝肾不足兼气虚血瘀证的干性黄斑变性,可以调控玻璃膜疣的形成与发展,减少玻璃膜疣,提高视力。为干性黄斑变性的的预防及早期干预寻求有效方法。

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由视网膜的变性引起的综合病征,是眼科常见病、疑难病。黄斑变性是导致中老年人失明的一种主要原因,不仅导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损害,且对其生活、心理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黄斑变性和湿性黄斑变性。治疗相对较为困难,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总结前人经验,自拟参芪增视汤治疗中医辨证符合肝肾不足兼气虚血瘀证的干性黄斑变性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确诊的干性黄斑变性,中医辨证符合肝肾不足并气虚血瘀证的患者90例,男44例,女46例,年龄51-76岁,平均63.8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视力缓慢下降, 眼底表现:早期: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不清或消失,散在玻璃膜疣。晚期:黄斑区金箔样外观,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囊样变性或板层性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 干性性黄斑变性的OCT图像主要表现为上、下血管弓内特别是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各层光反射强度轻微增强或减弱,呈红色反光带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出现几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半弧形隆起,与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相对应。底血管荧光造影 黄斑区有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无荧光素渗漏。(2)肝肾不足兼气虚血瘀证。主症:视瞻昏渺,视物变形,眼前黑影;次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疲倦乏力,食少纳呆,舌红苔黄,舌胖暗或有瘀点,脉细弱或细缓。同时具备主症1症及次症中至少1症即可使用。

1.3分组及治疗方案

全部病例符合纳入标准。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抗氧化剂维生素C片口服(每次0.2,每日3次)的基础上,给予参芪增视汤口服。参芪增视汤(黄芪20g、太子参15g、燀桃仁10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0g、白术12g、郁金10g、粉葛15g、木香6g、制何首乌12g)每日一剂,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口服,每次0.2,每日3次。治疗2疗程,每疗程14天。

1.4  观察指标

1.4.1   最佳矫正视力。

1.4.2   治疗前后利用OCT观察黄斑部视网膜结构变化(主要观察玻璃膜疣的变化)。

1.4.3中医证候积分。

2.结果

2.1  最佳矫正视力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视力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平均矫正视力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

试验组

0.29±0.18

0.52±0.47

0.040

对照组

0.28±0.21

0.40±0.36

0.048

2.2玻璃膜疣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玻璃膜疣稍有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玻璃膜疣平均面积前后对照(mm2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

试验组

1.22±0.82

1.04±0.78

0.039

对照组

1.30±0.89

1.20±0.85

0.046

2.3中医证候分析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临床疗效

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有效35例,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有效26例,总有效率57.7%。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由视网膜的变性引起的综合病征。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AMD可致失明,是全球第三大导致视力损害的疾病,发生率约为8.7 %,75岁以上患者超过25 %,是引起50岁以上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属于退行性疾病。 由于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AMD已成为发达国家中首要的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在我国AMD发病率呈逐年增高之势。

[1]

干性AMD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病因之一,不仅对患者视力损害严重,且对其生活、心理、工作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2]。本病类似于中医眼科的“视瞻昏渺 ”,是指眼外观无异常,视物昏朦,随年龄增长而视力减退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3]

中医认为老年人易因阴血不足,肝肾亏虚,脾胃虚弱,而致目失濡养,老年性黄斑变性在中医属瞳神疾患。瞳神属肾,肾为神光发源之所,肾精上注于目而明于瞳子,可视万物。

综上所述,参芪增视汤口服治疗中医辨证符合肝肾不足兼气虚血瘀证的干性黄斑变性,可以调控玻璃膜疣的形成与发展,减少玻璃膜疣,提高视力,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冰林, 程仕萍, 周平生, 等. 四物五子丸治疗肝肾亏虚型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33(1):39-41.

[2]梁振华. 增视明目汤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12):158.

[3]王珍. 驻景丸加减方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D].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五官科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