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二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肾功能损害预测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二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肾功能损害预测中的价值

王丽娟  李玉霞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  甘肃省  定西市  743000

【摘要】 目的 讨论及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二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肾功能损害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 年10月就诊于定西市人民医院肾病科及内分泌科的门诊及住院 T2DM 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UACR将T2DM患者分为 3 组:(1)单纯 DM 组:UACR≤30mg/g,共40例;(2)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g≤UACR≤300mg/g,共 40 例;(3)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mg/g,共40例,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对比,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相关指标,P<0.05。结论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有利于在早期明确患者的肾病情况,对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尿白蛋白/肌酐;二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心、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功能的慢怀微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在疾病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脏损伤的情况并不明显,易增加患者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机率,继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肾脏损伤,继而患者出现了肾脏功能衰竭【1】。而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以明显患者的机体炎性因子情况,有利于在疾病的早期为患者提供有利的依断依据,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20例,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4年10月份,年龄范围45-76岁之间,均数(61.32±2.25)岁,女性59例,男性61例;细划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研究数分析,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所入院的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数量为4ml,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上层血清用于检测患者的血清光抑素C水平,收集患者的尿液,数量为30ml,检测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选择紫色的真管采血管,分析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算,获得比值2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数据通过t进行检验。对本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数据包进行处理,显示P<0.05 为差异,说明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单纯DM组相关指标更低,微量白蛋白蛋组患者居中,最高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指标最高,p<0.05。

分析两组人员的相关指标水平

组别

血清光抑素C(mg/L)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单纯DM组

0.84±0.18

66.58±13.69

2.23±1.81

微量白蛋白尿组

1.18±0.42

70.23±44.14

3.19±2.86

大量白蛋白尿组

3.16±1.25

100.21±35.42

5.26±1.97

t

10.214

8.971

5.691

p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数量为95.00%。而糖尿病肾病作为微血管的主要并发症,随着我国患者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数量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增加患者出现死亡的机率。因此有效的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依据。糖尿病肾病起病相对较为隐匿,若患者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存活率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早期有效的诊断,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预后【3】

机体处于正常范围内时,mAlb含量极低,若患者出现炎症代谢异常或者免疫受到损伤时,尿液当中会出现较多的maAlb,继而肾小球的过滤会呈现增加的状态,而该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患者的肾脏损伤早期,反映较为直观,而且检测更为方便,具有较高的敏感笥。有利于诊断患者的预后【4-5】。而血清光抑素C,作为一种有核细胞分泌产生的小分子蛋白,是通过肾小球的自由滤过排出,之后在近曲小管被重新吸收并有效的降解,主要通过肾脏排出,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另以及身体状况无明显的关系。因此若患者出现轻微的肾脏损伤,就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清光抑素C水平升高,其诊断价值较高。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可以清晰的反应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或者病变程度,有利于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

   综上所述,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当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比、胱抑素C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有利于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患者的肾脏病变情况,预测患者的疾病分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10):3.

[2]林晓燕,王贵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20, 27(30):4.

[3]吴成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胱抑素C(CysC),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0):3.

[4]闫妮,刘玲娇,余湘,尤李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检测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21, 050(006):673-677.

[5]张扬,于静波.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尿白蛋白/肌酐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21.10.039.

定西市科技计划资助,及项目编号:DX2023B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