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中常见感染问题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妇产科中常见感染问题及护理对策

范文健 郭元满(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中发生率较高的感染问题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院治疗阶段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感染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对感染问题的认识。结果:从感染情况来看,12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为22例,且出现感染的部位大部分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宫颈;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长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导致妇产科患者感染的因素过多,且较为复杂。在对其开展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提高操作的熟练度,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开展全方位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妇产科;感染;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能否及时了解患者心理、保证良好的医患沟通、细致关怀患者病情及感受成为患者对医疗事业的打分标准之一。护理的成果体现在患者满意度上,而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让护理工作再次受到重视。新生儿以及产妇抵抗力低,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若感染问题控制不好,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本研究对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存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22例出现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了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妇产科的护理满意度。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研患者在院治疗阶段感染发生情况,发现120例患者中存在感染的患者有22例,且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区间为73~39岁。

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将此次纳入研究的妇产科患者一般资料、诊断、住院时间等信息纳入医疗档案中,分别从感染出现的部位、高危因素、住院时间方面对该院妇产科治疗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从护理角度看,导致妇产科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中操作不够科学、无菌操作原则落实不够彻底。对此,医院妇产科未来开展护理活动的时候,要不断优化、完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首先要向患者明确告知手术的各个注意事项,预期的结果、各个责任关系,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妊娠的正确认识。妇产科手术大部分都是以全身麻醉的方式开展,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均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候护理人员一旦存在操作熟悉程度不足的情况,就会破坏患者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感染。对此,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要不断强化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及操作的清洁程度,确保整个气管插管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术后抵抗力不足的患者,受到腹部疼痛的影响,主观不愿意咳嗽、咳痰,故难以将肺部的痰液排出,最终导致肺部感染。同时,因为妇产科患者在术后生活难以自理,需要家属或者探视人员的辅助,受多样化探视人员的影响,大量不同的病菌可能带入病房,使抵抗力低的患者出现甚至加重感染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在进行阴道护理或者导尿管护理时,要彻底清洗干净患者阴道及肛门位置,避免感染。同时,要定期为病房通风,提高患者对感染的重视程度,规避不良的生活行为,缩短住院时间,使其尽早康复。

3、观察指标。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合该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在院的医疗记录、护理记录、化验结果、临床资料、院内感染登记等信息,对我院妇产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感染出现的人数、部位及导致感染出现的原因。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患者感染情况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纳入研究的妇产科患者中有12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不同部位、程度的感染,所占比重为18.75%。而研究中妇科出现感染的患者数量达到了14例,感染率为12.08%,感染部位按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宫颈;产科患者出现感染的数量为8例,感染率为6.67%,感染部位按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手术切口、呼吸道、宫腔、泌尿道。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在30岁及以下患者为5例,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的患者为13例,年龄在50岁及以上患者为8例,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与患者感染出现率成正相关。

2、平均住院时间。从住院时间角度看,不论是妇科患者还是产科患者,出现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未感染的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讨论

在妇产科各类感染中,有两种类型感染最常见: 一是呼吸道感染。由于妇科手术往往为全麻式,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从而给患者的上呼吸道带来一定的损害,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同时,在手术后结束后,由于伤口疼痛的原因,患者翻身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并且不敢用力咳嗽,使得痰液无法顺利排出,往往聚集在气道上,导致细菌滋生。因此,加强感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概率。采用常规的妇产科感染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尿道口消毒、帮助患者翻身防范压疮等抗感染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护理。咳嗽是妇产科手术患者一个常见术后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排出痰液,很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勤翻身,并为患者拍背,帮助其排痰。对于翻身存在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帮助。通过改善呼吸道环境预防感染。同时,病房内的环境对防护患者感染也十分重要,要确保卫生、通风,并做好清扫和消毒工作。另外,对探视人员进行管理,控制探视时间,一方面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 ; 另一方面,确保病房内的空气质量。

2、预防患者泌尿道感染护理。在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中,泌尿道感染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属于常见感染类型,主要由导尿管留置引起。要控制该类感染,首先,在为患者进行导尿管留置的操作时要遵照无菌操作标准规定,确保整个过程的正确、规范、卫生,避免操作生硬和过度 ; 其次,清洗消毒导尿管和患者尿道口,认真检查导尿管,确保其正常、通畅 ; 再次,指导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减少尿道内细菌的生成 ; 其四,重点关注患者导尿口以及阴部,判断其感染风险,给予相应的干预,防范感染的发生 ; 最后,为患者讲解卫生防护知识,做好自身的卫生管理,有效预防泌尿道感染。

3、加强清洁消毒,为患者提供耐心服务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难免要接触各类医疗器械。如果医疗器械没有进行合格的清洁与消毒,将会给患者带来感染。因此,在使用医疗器械前,要严格按照规定,采用戊二醛溶液或环氧乙烷对其进行消毒清洁。要确保消毒液浓度合格,然后依据消毒流程规定进行消毒操作。确保消毒的彻底和充分。老年患者较为特殊,护理人员应依据其病情以及身体状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及时主动了解其身心需求,做好抗感染工作。

综上所述,导致妇产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因素较多,诸如操作人员技能、留置导管、产妇自身营养状况等,本研究分别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症护理措施及护理人员管理的对策,可以极大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对妇产科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玉丽.妇产科常见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关患者感染情况探讨[J].抗感染药学,2019,32(18):15.

[2] 茅 敏. 妇产科常见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40-41.

[3] 曹公红 .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 [J]. 名医,2020(08):103.

[4] 邱水莲 . 奥硝唑注射液对妇科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厌氧菌清除的影响 [J]. 抗感染药学,2019,1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