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智慧课堂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智慧课堂的构建

张雨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乌林镇胡范八一希望学校 433200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要围绕“以美育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等宗旨,以提高艺术兴趣、丰富审美体验、发展艺术家思维为目标,构建美术智慧课堂。新课标下,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全力打造智慧课堂,应融合信息技术并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将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贯穿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全过程,涵盖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全内容。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美术;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共携手,精准教学显成效。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效率,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美术课程是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智慧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教师基于动态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为初中美术实践装上信息化“引擎”,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多元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形式,提质赋能美术课堂教学,促进新课标落地。

2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2.1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为美育提供了创新型教育模式,开辟了崭新的教育路径。一线美术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同时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美术教学;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精准把控和规划,使得美术教学流程完整,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课程“色彩的感染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课上使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等进行色彩对比欣赏,让学生观察色彩变化现象。从色彩可塑性的角度帮学生开拓创作思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亲身感受,致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意识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助,认真学习,体会绘画的乐趣。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出发,重难点突出明确,教学具有启发性,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色彩,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习惯养成。借助智慧教育资源,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内容真、情景真,素材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观点。用艺术引导、交流、教育、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艺术和美伴随他们的一生。

2.2智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设计是结合了学生的不同学情来制定的,因此教学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艺术课程的设置应当立足如何让学生像艺术家一样看待事物并理解事物。美术学科发展是形势也是机遇,美育既要有文化基础,也需要社会参与,才能自主发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初中美术智慧课堂中,教师要使美育发展的动力持续不断,就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调整与完善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强化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意识。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课程“古城古镇考察”部分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够看到古城古镇,教师可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搭建数字博物馆、网上美术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艺术欣赏、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艺术兴趣,提升审美和综合素养。要明确学校艺术课程的内容及结构,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丰富系统性的教、学、研体系,通过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拓宽新视野。学习中,带领学生走进古城镇老房子、博物馆等现实场景,使学生真实感受古物的温度,探究古物的历史。特定场景的文化熏陶,是沉浸体验感极强的综合教育。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能够有效勾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创作出一幅幅优秀且独特的作品。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体系下,紧紧围绕艺术新课标总体目标,探索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艺术教学的新特色。将静态展览转化为动态化的智慧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沉浸式美育环境里提高审美和表达情绪,通过艺术浸润心灵,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智慧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师一定要树立观念,提出问题,设立项目,探究艺术素养核心任务,牢牢把握这个大方向不动摇。

2.3利用智慧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让分享佳作更加灵活,让更多的学生愿意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分享感受,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智慧课堂还能够提高美术课堂的即时拓展能力,让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多样,也能够及时响应学生对新知识的拓展需求,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更加深刻地记忆。为此,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让学生高效交流与学习,在互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也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塑造品格、完善德性,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更高、更好人生境界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课程“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这部分内容时,智慧课堂的建设与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需要投身其中,才能让美术课堂充满更多智慧,让智慧成为课堂鲜明的标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在课上使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展示各种经典国画作品,同时倡导学生共同完成美术绘画。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下,教师还可使用大数据加以分析,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搭建教学平台,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国画技能,使之掌握国画的创作技法,增强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养成耐心、细心、严谨、整齐的学习习惯,持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4巧妙开展美术智慧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去教等问题,对一线美术教师以后的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智慧课堂为阵地,依靠其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与强大的辅导功能,教师应当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能力,对学生进行精准分析,明确美术课程学习重难点,帮助学生在智慧评价下掌握学情,进而完成美术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课程“剪纸”部分内容时,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段时间的打磨、一种思想的碰撞,呈现出对艺术的想象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部分入手,比如剪自己的名字。剪纸本身难度不高,容易入门,一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学生,通过剪纸反而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产生成就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剪出来的优秀作品,内容各有特色,灵感和技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体现评价的精准性,可使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与综合比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对艺术之美的评价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也能使学生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质量找到新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课堂常态化促进新课标落地落实,全面变革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提质赋能课堂教学,促进艺术素养落地落实。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智慧课堂的构建,要将每一次课堂打造成启发、陶冶学生审美的阵地。践行新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尝试和探索,最大限度地服务课堂教学,促进初中美术培养模式的转变,聚焦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智慧教学,不断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现代化课堂,激发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力,以不断提高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柯荔红.智慧课堂视角下中学美术课堂建构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5):44-46.

[2]颜佩玲.关于营造初中美术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