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碰撞”出天籁之音》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用爱心“碰撞”出天籁之音》教学案例

王君文

夏县特殊教育学校  山西省运城市 044400

这里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慰藉,但是一句老师,妈妈的话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群折翼的天使,和这些折翼天使相处,我们的心灵也仿佛得到净化,回到了最初的自我。渐渐发觉,要想干好这项职业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课堂上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他们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甚至于无法学会;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普通的孩子只需教几次就能掌握,他们却需要几十次甚至于更多。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责任,我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希望来到特教爱心家园里的孩子们都能开心的学习生活,在阳光下成长。

一、案例背景

裴同学是一名中度自闭症孩子,他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为了让他能开口说话,我不知想了多少方法,可是效果都不太理想。上学期的一天,上课前我拿了一个橘子想奖励给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没想到他看见了就要抢,我对他说:你说橘子,我就把它给你。过了一小会时间,他竟然含糊不清地发出了一个声音。就是这件小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从而坚定了让他开口说话的信心。

二、情景描述

为了让裴同学有意识地开口说话,在上课前,我都会准备一些他喜欢吃的食品,也准备了相应的食品图片,希望这节课他应该能开口说话。上课铃声一响,我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我上课的指令,他站了起来,一声不响地又坐下。然后,自己做自己的事,干脆就不理我了。这时,我把装有糖和水果的小筐在他的眼前晃了晃,他立刻增大了双眼,伸手就要抢这两样东西。我立刻把筐从他的眼前拿走,他开始闹了起来。这时,我把筐放好后,对他说:裴同学,老师知道你想吃糖和水果,这也是你最爱吃的东西。对吗?如果你想吃,就要跟老师说话;只要你开口说话,我就把它们奖励给你。他似乎听明白了我的话,开始安静下来。只是眼睛时不时地向小筐的方向看。

看见此情此景,我想:这时让他开口说话,一定能行。于是我拿起一块糖,让他跟我说:……他竟然真的跟我说了这个词,而且发音还比较清楚。我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我马上把一小块糖奖励给他,他马上就把糖吃了。他没吃够,还想要。这时,我又拿起一小块糖,在他面前摇晃,他又开始闹起来,想把我手中的这块糖抢走。无论他想什么方法,我始终没给。过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他竟然指着我手中的糖说了这个词。就是在他喜欢的食物刺激下,裴同学开口说话了。一段悦耳的音乐声响起,这节课结束了。

三、分析与思考

大家都知道,自闭症患儿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很少与人交流,即使能说话的自闭症患儿,他们也经常是答非所问。要想让自闭症患儿开口说话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但只要我们设法走进自闭症患儿的世界,运用积极的强化物,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与其沟通,利用现有的设施尝试着对他们进行结构化的支援计划。让我们走进自闭的世界,让他们能与人交流,让我们与他们共生存,让他们拥有幸福的人生。

我通过对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下列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了解学生的兴趣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正常儿童,对特殊儿童而言,往往也能收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

本案例中,正是因为我发现了裴同学对吃的东西兴趣浓厚,我才准备了他爱吃的两样东西,引发他想开口说话的愿望。

2、生活语文课课堂教学中应从每个自闭患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本案例中,从学生的最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根据学生想要得到吃的东西开始,从跟老师说词,到主动说话。

3、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是怎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中,教师应把以教案为本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显示出动态生成的过程。

4、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本案例中我接受了学生的哭闹的表现,而始终用温和的语言和食物激励她,因此,他能从被动跟老师说,到主动开口说话。

、目标制定

1.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学生信息档案,老师和家长相互信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2.鼓励家长多些耐心,把学生在学校培养起来的正确的具体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坚持形成健康的生活规律。

3.校内老师因人施教、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有被爱,被尊重的感受。

4.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孩子制定合适的IEP。以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康复训练、劳动与技能等常规生存教育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生活常规:自己吃饭、刷牙、叠被子;和同学友好相处;学习实物读物,认识方位;学习文明礼仪;模拟练习社会交往本领,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五、小结

对于该生的个案教育教学,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教学案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不能参与到正常的教学生活中,比如学习障碍严重,认知缓慢,时常是记得慢,忘得快,不能恰好的去运用。但可喜的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提高了。所以我相信:多份尊重与关爱,就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走出孤独。蓝天下,校园内外,我们共同享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