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2

农业种植技术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李倩、张丁

安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省衡水市  0536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业种植技术中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定义以及其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同时还探讨了生物防治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当前生物防治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农业种植;环境保护;农作物抗病虫害;土壤改良;生态平衡

引言:

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传统上,农业种植中常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这些化学农药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物防治技术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如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本文将探讨农业种植技术中的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1.1 生物防治技术的定义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其产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内生菌等有益生物,或利用生物制剂来抑制、减少或消除农作物的病虫害。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技术。

1.2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有益生物与害虫或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入天敌和寄生虫。天敌和寄生虫是一些以害虫为食或寄生在害虫体内的生物。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可以建立起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天敌-害虫关系,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第二,利用病原体。病原体是一些可以感染害虫或病菌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通过使用针对特定害虫或病菌的病原体,可以引发害虫或病菌的感染,从而控制害虫或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第三,利用内生菌。内生菌是一些生活在植物体内或根际土壤中的菌株,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利用植物内生菌的特性,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性,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 生物防治技术的分类

2.1.1 天敌利用技术

天敌利用技术是利用以害虫为食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常见的天敌包括昆虫、蜘蛛、蜈蚣等。通过引入天敌,可以建立起天敌和害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例如,在水稻种植中,可以引入蜻蜓、蜘蛛等天敌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2.1.2 寄生植物利用技术

寄生植物利用技术是利用寄生植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寄生植物是一种以害虫为寄主的植物,它们通过寄生于害虫体内或在害虫体表上生长,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常见的寄生植物包括蜘蛛丝寄生、茄草花寄生等。例如,在蔬菜种植中,可以利用蜘蛛丝寄生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2.1.3 微生物利用技术

微生物利用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来控制病原体和害虫的数量。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引发病原体或害虫的感染,从而控制它们的数量和繁殖。例如,在葡萄种植中,可以利用真菌来控制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2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农药的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而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性。通过利用内生菌和生物制剂,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这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第三,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实现长期的病虫害控制。相比于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更持久的效果。天敌和寄生植物可以建立起与害虫的持续互动关系,使得害虫的数量长期得到控制。微生物利用技术中的病原体和内生菌,也可以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长期存在,对病虫害进行持续的控制。

2.3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

2.3.1天敌利用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

在棉花种植中,棉铃虫是一个常见的害虫,会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可以利用天敌——瓢虫来进行生物防治。瓢虫是一种以害虫为食的昆虫,特别喜食棉铃虫。通过引入瓢虫,可以建立起瓢虫与棉铃虫之间的天敌-害虫关系,使瓢虫捕食棉铃虫,从而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和繁殖,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2.3.2 寄生植物利用技术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

在果树种植中,常见的害虫包括蚜虫、白粉虱等。为了控制这些害虫的数量,可以利用寄生植物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在苹果种植中,可以利用茄草花寄生来控制苹果蚜虫的数量。茄草花寄生是一种寄生植物,可以寄生在苹果蚜虫体内,从而控制其数量和繁殖。通过合理的种植茄草花寄生,可以实现对苹果蚜虫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

2.3.3微生物利用技术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

在葡萄种植中,葡萄白粉病是一个常见的病害,会影响葡萄的生长和产量。为了控制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可以利用真菌来控制葡萄白粉病。通过施用特定的真菌制剂,可以引发真菌与葡萄白粉病菌之间的竞争关系,从而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这种生物防治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还能够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三、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与作用

3.1 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通过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通过引入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有益生物,可以建立起与害虫之间的捕食、寄生或拮抗关系,减少害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同时,一些有益微生物还可以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2 改善土壤质量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还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有益微生物和寄生植物可以在土壤中定殖,通过其代谢产物和根系分泌物,改变土壤环境。例如,一些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些寄生植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这些改变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3 促进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持。引入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有益生物,能够建立起害虫与天敌、寄生植物、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关系。

四、结论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生物防治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推广和应用难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包括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并提高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征.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物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06):83-85.

[2]梁盛华.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22,51(01):35-37.

[3]叶林盛.生物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9,(1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