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研究

刘彭生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重庆黔江  409000

【摘要】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气道内径改变情况及痰菌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更早,气道内径改变情况更优,治疗6月后痰菌转阴率更高,组间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转阴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气道内径情况,值得借鉴。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抗结核药物;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效果

由于支气管结核病变位置隐匿,且起病缓慢,传统检查方式难以做到早期诊断,因此支气管结核确诊时病情较重。经典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治疗周期长、药物起效慢的缺点,支气管镜技术在检查治疗方面均有优势,现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抗结核药物在支气管结核中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44.52±8.63)岁;病程2~8月,平均(5.24±1.41)月。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45.16±7.98)岁;病程2~8月,平均(5.44±1.39)月。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给与规范、足量的 2H-R-Z-E/10H-R-E方案进行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经麻醉镇静镇痛后,根据支气管结核类型治疗,当病灶较小者行冻融治疗,经鼻腔进入,支气管镜处理干净病灶表面,探头前端插入或贴于病灶位置,至病变部位发白脱水,停止使其自动融化,重复1~3次,病灶被全部冷冻后停止;当病灶较大者行冻切治疗,将探头插入病灶位置使其结晶,切除冻结组织,再行冻融治疗并除去已脱落的坏死组织。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肺不张、胸腔积液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咳嗽、发热、咯血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不张超过60%,气管镜下气管粘膜溃疡、肉芽肿等部分吸收,管腔轻度狭窄或者狭窄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发热、咯血等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肺不张、肺部病灶、胸腔积液等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症状改善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咳嗽、气短及咳痰症状的改善时间,分别记T1、T2和T3。

1.3.3 气道内径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气道内径大小。

1.3.4 痰菌转阴情况

    治疗6个月后,纤支镜检测深部抗酸杆菌涂片为阴性,且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连续3次呈阴性者是为痰菌转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0

21(52.50)

17(42.5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0(25.00)

20(50.00)

10(25.00)

30(75.00)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组T1、T2和T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T1(d)

T2(d)

T3(d)

治疗组

40

14.27±3.05

12.42±3.11

16.11±3.67

对照组

40

16.85±4.44

14.76±4.17

18.52±4.53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气道内径情况

治疗后,两组内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气道内径治疗前后改变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气道内径(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0

5.09±1.42

7.81±1.92①②

对照组

40

5.21±1.38

6.55±1.47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痰菌转阴情况

    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阴性

阳性

治疗组

40

39(97.50)

1(2.50)

对照组

40

33(82.50)

7(17.50)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支气管结核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一种结核病,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成人支气管结核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结核分枝杆菌直接累及支气管黏膜,其次肺内病灶通过支气管周围组织也可侵及到支气管黏膜[1]。支气管结核的治疗主要是全身的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分为初治、复治和耐药病例,需选择有效的抗结核化学治疗方案,进行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

但由于传统的全身化疗难以作用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结核结节,易出现疗程长、效果弱的情况,甚至引发支气管闭塞,导致肺叶不张[2]。因此早期确诊、针对性治疗支气管结核有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治疗结核除了规范抗结核治疗外,对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患者需要根据内镜检查,在镜下不同表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式,特别是合并肉芽肿型、溃疡坏死型、炎症型,瘢痕狭窄型患者需要联合冷冻、局部打药及部分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需行球囊扩张等介入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因此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冷冻介入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供了快速有效的组合方案,是目前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不可缺少的手段[3]。从本研究的结果可看出,治疗组在联合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其咳嗽、气短及咳痰症状也明显较对照组缓解快,同时治疗组气道内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痰菌转阴率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

综上所述,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效果更为明显,可使患者痰菌转阴率更高,咳嗽、气短、咳痰邓临床症状更快缓解,气道内径改善更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永,伍浩,阮超,等. 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时结核分枝杆菌生存状态及疗效的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3):24-30.

[2] 徐源,李明武. 纤维支气管镜早期介入治疗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作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3,46(3):251-258.

[3] 王小平,王双兰. 电子支气管镜药物注入联合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对免疫细胞及腺苷脱氨酶水平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6):82-85.

第一作者简介:刘彭生(1980-6),男,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