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规划视域下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与潜力测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存量规划视域下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与潜力测算探讨

肖潇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650

摘要在当前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存量用地识别与存量规划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案例地区用地情况,提出识别低效工业用地的方法,结合评价结果探索低效工业用地潜力开发具体举措,以期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实践分析发现:案例区域内存在较多低效工业用地,且超半数低效工业用地潜力值高于1万/m2,相关单位可结合地块实际,制定盘活方案和相关规划,改变低效工业用地现状。

关键词:存量;低效工业用地识别;潜力测算

引言:存量规划是保持规划区域内空间固定、建设用地规模稳定的情况下,综合利用现有用地,给出土地挖掘、土地盘活等处理方式,顺应城市发展的各项需求。在存量土地规划期间,应侧重研究低效工业用地,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以此更新产业体系,优化用地形式,增强经济增长能力。存量规划,逐渐成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重要规划措施。

1存量规划的积极意义

存量规划实践中,主要是借助多种评价指标,客观判断低效工业用地。在土地识别期间,从土地利用比例、资源利用率、土地规划的环境变化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工业用地情况。针对低效用地情况,从土地划分、经济收益、周边环境各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比如,使用GIS技术获取工业用地的整体概况,具体包括空间规划方式、用地规模、产业层次等,客观展示低效工业用地的各项情况。其一,存量规划有助于制定优化低效工业用地的各项政策。参照低效工业用地的甄别结果,给出相应的优化政策。优化方案具体包括:用地转型、优化产业体系、加强环境整治等,以此稳步增强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其二,存量规划能够显著推动产业升级。多数情况下,低效工业用地的形成,必然关联于产业结构先进性不强、技术滞后等各类因素。而存量规划工作是指导低效工业用地引入更高效、更符合生产需求的技术,切实增强工业土地资源的规划效果。其三,存量规划是高效落实土地监管的依据。存量规划工作应防止低效用地再现,制定有效的土地监管措施。土地监管工作具体包括用地规划、用地权限监管等,以此保证土地规划的高效性[1]

2识别低效工业用地

2.1案例地区的数据收集情况

以全国三调的资料存储系统为视角,大致划分土地类型,将其分类成:田地、建设区、闲置地三种。案例区域内负责土地规划的单位,制定了适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方案,给出了详细规划条目,从地块容积、建筑间隔、设施配备等多个方面,调取相关的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是案例地区用地现状统算结果。

表 1 案例地区用地现状统算结果

土地类型

规划范围/平方公里

土地占比/%

建设区

83.42

50.70

田地

76.30

46.38

闲置地

4.80

2.92

一,城市建筑用地。当前,案例城市建筑用地规模,占全域土地空间38.36%。部分地区有公租房、多层建筑等用地形式,各项设施建设齐全,区域内人们生活层次较高。城区内建筑类型、建筑分布具有一定杂乱性,尚未进行统筹管理,区域内环保性不强。二,工业用地。案例区域内工业用地用地规模,占全域的19.26%。工业用地主要用于食品生产、车辆部件加工等,产业类型较多,实地使用的土地不多,存在较多土地闲置问题。闲置区采取绿地规划方式,产业发展能力不强,环保性较差。闲置用地具体表示在长时间内未进行有效生产、闲置未用的土地资源。开发闲置土地会面临多种困难,开发投入需求大,产生的投资效益不高。此种用地规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前期基建设施的利用性,占用城区较多土地,不利于城区发展。部分重点区域,尚未制定有效的用地规划方案,并未开展施工任务,出现了土地低效、土地利用不到位等不利现象。闲置土地,是低效用地的主要形式,阻碍着区域经济发展。在实践调查中,案例区域内闲置土地共有80块,闲置范围约有410hm2。此类闲置工业用地,多数是约定的动工日,并未启动工程。形成闲置用地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在城市规划调整期间,无法如期交工,致使工业用地闲置。参照城市发展实况,城区规划单位的道路施工,无法顺利获取项目规划审批,难以如期开展工程施工,引发土地闲置问题。二,工业生产单位的资金不充足,无法完成工业用地开发任务,致使开发工程未完成、施工任务未开始。

2.2低效工业用地甄别分析

2.2.1土地分区

工业用地分区应保持整体分区效果,以区域完整性为目标,不分割建筑、厂区等各类整体范围。一,在系统内添加“三调地”的相关底图信息、行政分区地图资源、城市用地规划资料、区域内的遥感影像资料。二,依照地类分层方式,合理设计地类底图颜色,便于区分各类土地空间特征。三,使用遥感影像图判断实际地物,清晰标记城市交通线路、水系资源、公园项目等要素。四,依据图斑边界情况,综合分析土地功能、地价标准、地块发展方向等情况,给出详细的分区方案。

2.2.2建立识别体系

低效工业用地的识别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体系(图1)。其中,驱动力评价方面,尝试从标准地价、容积率、建筑密度、土地运营主体、行政办公及绿化用地占有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状态评价层次,从工业用地单位平均年收入、平均就业人数、职工工资、基础设施完备度、工业生产污染性、空间品质等方面,开展深层识别;用地响应评价层级,主要采取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单位纳税数额与工业用地面积之比等指标展开评价。

图 1 低效工业用地识别的技术框图

2.2.3识别结果

运用低效工业用地识别评价体系对案例区域开展评价,其识别结果如下:一是驱动力层面,以基准地价为视角,呈现中心城地价高、边缘区地价低的特点。在地价较高的区域内,存在部分工业用地停产闲置的情况;容积率方面,城中工业规模大,有较大区域尚未完成开发任务,将近70%的用地容积率,无法达到工业区容积率>0.8的规范级别,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地浪费。二是状态评价层面,应对日益增加的用地资金,市场需求持续改变,经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降低了工业收入的平均层次,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单位土地收入量达到3000至5000元/m2的单位,仅有50家,占比不足50%。多数工业用地处于闲置状态。三是用地响应评价层面,固定投资时,工业用地投资的固定资金量应高于3300万元/hm2,地均投资数额不高;在纳税方面,案例项目纳税金额分布不均,针对边缘地带可进行产业转型,增强其纳税能力,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

3土地潜力分析

3.1绝对规模潜力

如式(1):

                     (1)

(1)Qj代表案例区域内低效工业用地绝对潜力,hm2;Q表示甄别获得的低效工业用地范围,hm2;Rj代表土地闲置规划支持的容积率,%;Fj代表案例区域中低效工业用地的实际容积率,%。工业用地潜力分析期间,案例区域内城区居住用地容积率应以2.5%为控制目标,工业用地容积率的调整目标为1%。案例地区进行绝对潜力分析时,各地块面积介于2.67hm2至27.30hm2之间,算得绝对潜力值在1.67至33.15以内。

3.2潜力分区

结合绝对潜力的测算结果,进行潜力分区。分区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 潜力分区结果

潜力类型

零潜力地段

潜力较低地段

潜力中等地段

潜力较高地段

工业用地面积/hm2

192.02

234.15

335.58

165.85

地块个数/个

8

12

15

21

收益(万元/m2

<0

0至1

1万至2.2

2.2至3.3

结合潜力分析发现:案例地区内的工业用地区域内,高潜力地块占比21/56×100%=37.5%,中等潜力工业用地占15/56×100%=26.79%,其余是产值较低的地块。为此,结合各地块潜力,分别制定工业用地开发方案,最大程度地挖掘存量工业用地,获取土地收益。

结论:综上所述,结合案例区域的工业用地开发情况,采取数据采集、建立识别体系的方法,客观获取低效工业用地的甄别结果。以甄别结果为参考,参照绝对潜力算法,分析案例区域低效工业用地的潜力情况,最终发现有多于50%的低效工业用地,开发潜力多于1万/m2,可结合案例地区实际,制定有效工业用地开发方案,推动盘活存量工业用地。

参考文献:

[1]陈治睿,胡小华.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分析过程中点位误差和面积误差的评定方法[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05):237-241+245+248.

[2]朱韵涵.存量工业用地更新规划管理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住宅,2021,28(0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