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与应用

朱雄艺

身份证号:450821198903214014

摘要:机械工程是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科技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机械工程也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在当前的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功能强大,能有效的提高机械工程生产力,有助于打造多功能和高质量的机械设备,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应用方式

1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分析

1.1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因为信息处理技术的超前发展,信息技术的处理要求能够做到信息输出和输入的无误,确保信息处理后的数据准确有效,为生产施工工作带来可靠的数据来源,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受到了一定的外部环境干扰,信息的输送结果就会发生改变,导致读取错误,因而,现如今的信息抗干扰技术还在不断地提升中。

1.2当场中控室技术

当场总控制系统由自动控制系统、检测系统、电脑服务控制模块和数据库系统等各个系统构成,是一种基于智能化现场仪表而引起的开放型数字通信系统技术,其实质上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关键设备根据节点相互连接,进而搭建由上而下全智能化通讯管理体系。当场总控制系统使用了开放式、规范化的通讯技术,达到了传统式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局限性,根据全分布式架构设计将操纵作用完全分配到了施工现场,完成了数据和信息覆盖面积的拓宽。在机械设计制造中运用当场中控室技术,可以有效加强对生产一线控制幅度,确保制造的整体效益,进而为工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给予可信赖的技术适用。

1.3交流传动技术

要实现对机械设备制造生产能力和品质升级,那就需要在设备中应用双重传动系统技术,以提高机械设备制造总体合理布局,加强信息内容传送数据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机械设备制造常见的燃气轮机,仅有与此同时和系统中好几个控制模块开展合作工作,来完成对机械设备生产加工工作中,然而这必须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内部好几个单位之间有效沟通和协作,才能保障燃气轮机具有很高的生产制造能耗等级。

1.4接口技术

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格式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置,就无法与计算机完美合作,将数据传输的格式全部保持为同一种类型,那么设计的工作量会减轻,工作难度也会降低,当前,研究人员正在对接口进行改良设计,研究人员立志于把光导纤维和光耦器的性能加以提升,改进其容量不足以及体积不够轻巧的缺陷。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方式

2.1服务机器人的应用

服务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的过程当中,运用各个领域专业知识如电子器件技术、机械设备技术及其仿生学技术等,依靠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提升机器的智能化系统、自动化技术特点。除此之外,服务机器人具体设计方案制造中,也将传感器技术、信息内容技术与控制技术展开了充足融合和利用,不但完成了大家逻辑思维活动的高效效仿与学习,也实现了对有关信息和数据的精准脱贫和科学分辨。与此同时,依靠人类思维特点,传出有关实际操作命令并实现对于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理论掌控。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里,利用服务机器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简单化人员的手工制作步骤,从而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将时间精力投入到了信息化管理实际操作工作上。除此之外,在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环境下,能够促进产品生产流程向智能化系统、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方位飞速发展,避免因为人工控制不合规从而影响新产品的生产制造效率和效果。

2.2辅助设计方案技术的应用

此项技术在实践应用期内需要结合机械自动化实际情况,将机械设计实际效果形象化生动地进行宣传,有利于设计要素的改善和改进,明确机械设备的整体效果,有益于提高机械自动化工艺质量和能力,提升机械设备特性,减少机械设备产品研发周期。机械自动化具备专业化和复杂特性,涉及各个方面具体内容,一体化设计具有一定艰难,如果使用过去的设计理论则存在一定缺点,没法更好地达到当代机械自动化发展需求。将辅助设计设计方案技术运用在其中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问题,可将多种多样优秀技术与机械设备总体设计和组合技术紧密结合,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相关因素并对各种难题进行合理解决,将机械设备中各零部件的功效显现出来。

2.3在设备监测中的应用

对于大型机械工程而言,实时关注其质量及自身性能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保障机械的自身性能,从而保障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与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前知悉设备自身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处理,防止设备带病工作,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可通过影像远程传输传感器,采集数据等多种形式来判断机械工程中各个系统的自身特性,及时发现异常,尤其对于大型机械工程中涉及检查点位较多的情况下,采取远程监控的形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检查工作量,出现问题后也能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在整个过程中也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所有监测数据的联网统一处理。电子信息技术对机械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与传统机械技术进行结合的机械监控一体化,对保障生产工作的健康进行及提高经济效益有着促进作用。

2.4在变频控制中的应用

为了保障机械生产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机械工程中会应用大量大型电动机与燃油机,其耗费的能源是不容忽视的。但节能工作的开展又需保障机械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辅助之下,机械设备的变频控制也变得更为简单。通过传感器与智能处理芯片,能够知悉当前的机械设备工作总负荷,根据实际负荷需要对自身工作频率进行控制,尤其当整个系统处于空载状态时,可仅保留关键进程,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在变频控制之下,不会使机械设备工程的正常生产工作受到任何影响,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使用,以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确保投入的能源均有相应的产品产出。而这一措施的实现与机电一体化是密不可分的。

2.5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将其与可编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使机电一体化生产变得更加高效,而且也能通过智能化匹配,促使产品的智能化效果得到升级,这时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能以精准化、易操作性强作为基础特点进行大面积推广。比如,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传统技术在使用时极易造成观测数据不准导致产品生产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通过技术升级后,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就能得到优化,更能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以此就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像数控机床的生产,针对曲面加工、曲线加工,在人工操作时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并且这种生产加工的方式相较于其他更加困难,但是在可编程技术使用后,通过机电一体化生产,不仅能降低操作的难度,更能通过精准化生产提升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和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于机械设备制造行业,获得了较好的运用效果,完成了传统式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总体高效率。为此,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工作要持续开展,进一步拓展技术功能,提高机械设计制造效率,为我国机械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子奕.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23):69-71.

[2]张盼盼,王宇,蓝建华.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与应用[J].电动工具,2022(05):19-21+26.

[3]王宝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6):170-173.

[4]董传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9):96-98.

[5]程尤亚,王明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0):141-142.

[6]陈耀华.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