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3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孙乐[1]王依恋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最关键的领域。立足于我国国情,秉持五大发展理念,在深入解析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基于2011年至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全国31个省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进行了精准测算。重点分析了发展规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明晰了方向。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绿色发展理念 低碳发展

一、引言

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现代化道路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标志着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最困难的领域之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科学界定和评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有助于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农业农村经济的薄弱环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二、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应立足全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发展进程。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统筹推进。新发展理念意味着农业农村的发展不止重点关注经济领域,而应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创新等综合领域。基于此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应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框架内,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创新潜力、经济质效,城乡结构、绿色生态、民风和谐,从而提升农业农村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以科学评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农村经济发展质效、城乡结构优化、绿色生态发展、乡风民生和谐与创新发展潜力5个一级维度和34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1农业村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

维度层

具体测度指标

指标命名、计算

数据来源

经济发展质效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人)

农村人均GDP增速(亿元)

第一产业增速(%)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数

第一产业GDP增加值/农村人口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业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

各地区统计年鉴

EPS数据库

城乡结构优化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工农业产值比

人口城镇化率

城乡消费水平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二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

城镇常住人口数/常住总人口数

(农村居民=1)

农业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年鉴

各地区统计年鉴

绿色生态发展

森林覆盖率(%)

节水灌溉面积(千公顷)

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

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

造林面积(公顷)

农用化肥投入(万吨)

沼气池产气总量(万立方米)

太阳能热水器(万平方米)

农村碳排放量(千吨二氧化碳)

森林覆盖率

节水灌灌面积

自然保护区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

造林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

沼气池产气总量

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数量

各省碳排放量分部门:农村

国家粮食局

中国统计年鉴

Wind数据库

农业统计年鉴

乡风民生和谐

乡村人口(万)

乡(镇)卫生院(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

乡镇文化站(个)

卫生厕所普及率(%)

养老机构数(个)

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亿元)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

用水普及率(%)

农村人口数

乡(镇)卫生院个数

平均每千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

乡镇文化站个数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数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

县城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县城用水普及率

农业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

创新发展潜力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

村委会个数(个)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R&D经费投入强度(%)

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万元)

人均专利申请受理数(件)

就业人员数(万人)

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村委会个数

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第一产业GDP

技术合同成交额/第一产业GDP

专利申请受理数/农村人口

农村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

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地方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1、经济发展质效维度分析

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不断提高质效,才能形成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采用其中“农村人均GDP增速、第一产业增速、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分别采用“第一产业GDP增加值与农村人口之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负向指标,其余均为正向指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负向指标,其余均为正向指标。

2、城乡结构优化维度分析

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必须把表征城乡结构优化的指标纳入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工农业产值比”、“人口城镇化率”和“城乡消费水平比”来衡量城乡结构优化水平。其中,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等指标衡量城乡结构优化水平。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农业产值比、人口城镇化率、城乡消费水平”分别比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城镇常住人口数与农村常住人口数之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比”衡量,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3、绿色生态发展维度分析

借鉴李健旋等学者的研究,采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造林面积、节水灌溉面积、森林覆盖率、沼气池产气总量、太阳能热水器等指标衡量绿色生态发展水平,化肥投入和碳排放量为负向指标,“碳排放量”是以农村为分部门统计的各省碳排放量。

4、乡风民生和谐维度分析

采用“乡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乡镇文化站、卫生厕所普及率、养老机构数、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用水普及率”来衡量乡风民生和谐。其中,“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指的是“平均每千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用水普及率”采用县域层面的数据。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4、创新发展潜力维度分析

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指标衡量创新发展潜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R&D经费投入强度、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人均专利申请受理数、就业人员数”分别采用“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第一产业GDP之比、技术合同成交额与第一产业GDP之比、专利申请受理数与农村人口之比、农村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数”来衡量。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算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指标标准化处理。采用极值法对农村全面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1)

其中,i、j分别表示省级和年份,表示原始指标数据,表示标准化后的数据,表示的最大值,表示的最小值。

计算指标的信息熵值

       (2)

测算指标的权重

                        (3)

为j项指标的权重。

计算维度层指数。采用目标加权法计算不同维度指数。

                                  (4)

表示第i个省市s个准则层的指数,q为该准则层包含的指标个数。

计算各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

                                     (5)

表示不同省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越大表明该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选取2009年-2018年中国31个省市的宏观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大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粮食局、Wind数据库和EPS数据库。

2、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

曲面图1横坐标代表中国31个省市,纵坐标代表年份,跨度为2011年-2018年,竖坐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31个省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11 -2018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一。图中有5个明显的峰值区域,分别为北京、上海、山东、海南和新疆;图中有4个明显的洼值区域,分别为山西、吉林、江西和西藏。

1 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三维曲面图

为进一步考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指数和增长率,表2分别列出了31个省市及全国2011年、2018年的指数和增长率。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均值从2011年的0.972上升到了2018年的1.255,增长率为29.2%,年均增长4.2%。其中,上海和北京在最初的201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指数分别达到了1.647和1.257,说明上海和北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起着引领作用;其他省份较为突出的是海南、辽宁和新疆,指数分别达到了1.215、1.125和1.122;表现较差的省份为西藏和青海,指数分别为0.630、0.736;表现较为不寻常的是广东,指数只有0.985,作为经济强省,其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全国排名仅为15,说明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到2018年,只有上海的发展指数大于2,明显高于其他省市,表明了其既快速又高质量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全国有17个省市的发展指数在全国指数的均值之下。

2 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及增长率

省 份

2011

2018

增长率

省 份

2011

2018

增长率

北  京

1.257

1.790

0.424

湖  北

1.025

1.357

0.324

天  津

1.180

1.545

0.310

湖  南

0.923

1.146

0.242

河  北

0.965

1.188

0.231

广  东

0.985

1.269

0.288

山  西

0.767

1.015

0.324

广  西

1.013

1.255

0.240

内蒙古

1.087

1.372

0.262

海  南

1.215

1.542

0.269

辽  宁

1.125

1.322

0.176

重  庆

0.926

1.141

0.232

吉  林

0.942

1.043

0.108

四  川

0.980

1.195

0.219

黑龙江

1.027

1.538

0.497

贵  州

0.820

1.175

0.432

上  海

1.647

2.358

0.432

云  南

0.885

1.152

0.303

江  苏

1.050

1.548

0.474

西  藏

0.630

0.866

0.375

浙  江

1.058

1.416

0.339

陕  西

0.974

1.164

0.194

安  徽

0.952

1.121

0.178

甘  肃

0.846

0.994

0.175

福  建

0.943

1.374

0.456

青  海

0.736

0.996

0.354

江  西

0.864

1.092

0.263

宁  夏

0.803

1.143

0.423

山  东

1.095

1.380

0.261

新  疆

1.122

1.318

0.174

河  南

0.989

1.177

0.190

全  国

0.972

1.255

0.292

四、总结

本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在科学界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5大维度和34个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发展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山东、海南和新疆等几个省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较好落实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山西、吉林、江西和西藏等省市的发展水平不高,成效不明显,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省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存在区域差异,需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崔佳,王维国.新发展理念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01):118-128.

[2]巩前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特征与路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06):29-37.

[3]龚芳,张晓敏,曹亦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程评估[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48(03):29-32+41.

[4]叶兴庆,程郁等.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3(04):13-27.

[5]邸菲,胡志全.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6):46-56.

[6]徐银良,王慧艳.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14):98-102.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

第一作者:孙乐(1986-),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E-mail:1817863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