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中的水质处理与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供热管网中的水质处理与保障

张思涵

天津市城安热电有限公司  30020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及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热系统能够使人们在冬季能够生活的更加舒适。在供热系统中水质不仅对供热效率会产生影响,还会使整个系统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对此,文章针对水质处理对于供热系统的重要性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供热管网;水质处理;保障措施;运行稳定

1.引言

供热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冬季供暖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供热管网的运行过程中,水质问题往往被忽视,导致管网设备腐蚀、结垢等问题,影响供热效果和设备使用寿命。因此,对供热管网水质进行处理和保障,对于确保供热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供热管网水质处理方法

2.1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供热管网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质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可以确保供热管网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在线监测和离线监测。在线监测是通过安装在供热管网上的传感器和分析仪器,实时采集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浊度、余氯等。离线监测则是定期采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水质的各项指标。为了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需要在供热管网的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能全面反映管网水质状况。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地理位置:监测点应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以覆盖供热管网的各个区域。

水质状况:监测点应设置在水质状况可能出现异常的地方,如进水口、出水口、管网交汇处等。

管网结构:监测点应考虑供热管网的布局,以便在发生水质问题时,能迅速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监测设备:选择适用于供热管网水质监测的设备,如传感器、分析仪器等。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2水质净化

水质净化是供热管网水质处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以保证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水质净化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混凝、絮凝、过滤等工艺。混凝是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过滤。絮凝是通过絮凝剂,使絮体进一步长大,以提高过滤效果。过滤则是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无烟煤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深度处理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软化、脱盐等工艺。活性炭吸附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余氯等。软化是通过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质的硬度。脱盐则是通过反渗透、电渗析等方法,去除水中的盐分,以降低水质的含盐量。

2.3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是供热管网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质参数的调节,可以保证供热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水质的安全性。水质调节方法主要包括加药、调节pH值、控制溶解氧等。加药是指向供热管网中添加一定量的药剂,如消毒剂、阻垢剂、缓蚀剂等,以维护水质的稳定性和防止设备腐蚀。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供水的安全性。阻垢剂和缓蚀剂可以防止水中的钙、镁离子结晶沉淀,从而减轻设备结垢和腐蚀。调节pH值是通过改变水体的酸碱性,防止水垢和金属腐蚀。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供热设备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和调节。控制溶解氧是通过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氧化性物质对供热设备的腐蚀。溶解氧的控制方法包括充氮气、添加除氧剂等。

2.4除氧处理

供热管网中的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导致金属管道腐蚀。因此,需要对水质进行除氧处理。常见的除氧方法有化学除氧和物理除氧。化学除氧主要是通过添加除氧剂,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与水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易溶解的金属盐,从而去除水中的氧气。物理除氧则是通过加热或真空的方式,降低水中氧气的溶解度,达到除氧的目的。

2.5  杀菌灭藻

供热管网中可能会滋生细菌和藻类,这些生物会对管道造成腐蚀,并影响水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杀菌灭藻处理。常见的杀菌灭藻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杀菌剂,如氯、臭氧、硫酸铜等,杀死水中的细菌和藻类。生物法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抑制水中细菌和藻类的生长。

2.6水质稳定

为了防止供热管网中的水垢、腐蚀等问题的发生,需要对水质进行稳定处理。水质稳定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缓蚀剂、阻垢剂等。这些添加剂可以降低水中钙、镁等离子的活性,防止其与碳酸根、硅酸根等形成水垢。同时,它们还可以在管道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腐蚀的发生。

2.7排放与回收

供热管网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和污垢。对这些废水进行合理的排放和回收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排放与回收处理主要包括废水处理、污垢清理等。废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污垢清理则是通过机械、化学或物理方法清除管道内的沉积物,以保证供热管网的运行效率。

3 水质保障措施

供热管网的水质保障措施是保障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实施严格的水质标准、加强补给水处理、管网运行管理、加药处理以及污水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供热管网中的水质问题,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热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供热管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水质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水平和效益。

3.1完善法规政策

为确保供热管网水质的稳定和安全,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我国应加大立法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质标准和法规,明确供热管网水质要求、检测频率、处理措施等方面的规定。此外,还需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按照标准进行水质管理。

3.2补给水处理

为确保供热管网的水质达标,应在补给水处理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对补给水进行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以降低水中悬浮物、泥沙等杂质含量。其次,采用软化、脱氧等方法,减少水中的硬度和溶解氧含量。此外,还需对补给水进行消毒处理,控制细菌滋生,保证水质卫生。

3.3优化设计

优化供热管网设计是提高水质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供热系统的布局、设备选型、水质处理设施等方面,确保供热管网具有良好的水质保障能力。具体措施包括:选用优质管材,降低管道内壁污染风险;合理设置水质处理设施,确保水质达标;优化系统布局,减少水流短路和滞留现象;设计合理的循环水流量和流速,避免水质恶化。

3.4强化运行管理

强化供热管网运行管理对保障水质具有重要意义。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对运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运行水平;定期对供热管网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对供热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5推广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供热管网水质。以下为几个具体建议:采用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实时掌握水质状况;引入新型水处理剂,提高水质处理效果;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热效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供热管网运行管理。

4.结论

供热管网的水质处理与保障是确保供热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实施水质净化和调节、完善法规政策、优化设计、强化运行管理和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可为供热管网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雷,肖丽婷,郝明星.城镇污水厂排水回用于集中供热管网补充水工程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21,37(4):20-25.

[2]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HJ/T342 -2007[S] .

[3]国家技术监督局.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1896 -1989[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