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加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莫婉莹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现阶段,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很好地解决了购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然而,在后期管理这些住房的过程中,却时有报道出来因为种种问题而产生集体上访等的不良事件。为此,本文结合后期管理好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后期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后期管理;保障性住房;加强意见

前言

近些年来,广东省结合住房保障的基础部署要求,一直都以保障性住房为政府很关键的民生工程,并努力严格管理保障性住房。到目前为止,广东省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广泛惠及存在居所问题的人员。但同时,伴随保障房不断建成交付使用,在后期管理工作却暴露出种种困难和问题,急需全面加强解决。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往往面对的是特殊入住群体,这群人员往往很敏感经济利益问题,唯有在后续切实管理好保障性住房,方才能让惠民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1]

一、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伴随广东经济社会的变迁,广东省内越来越多的保障房在顺利建成并正常投入使用。自经济体制改革后,保障性住房管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建立起来的后期管理保障性住房的系统模型,极大地带动了保障性住房系统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后期科学地管理保障性住房,能够全面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整体居住环境,让其产生较好的居住体验感,从而顺应该群体内心及需求,实现公平正义、惠及民生的目标,并以此来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然而,纵观实际的后期管理现状却不难发现,后期管理这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的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因素的不同影响,而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甚至阻碍了保障性住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针对保障性住房小区而言,就应深入分析后期管理,从本地发展的情况出发,积极采取有效改善的措施,结合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提高管理质量,进而优化管理保障性住房,来促进保障性住房的长期发展,提供给更多有保障性住房需求的人使用,打造和谐、健康社会,妥善解决好居民住房难上的问题[2]

二、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的问题

1、分配入住审核问题

针对保障性住房而言,往往结合家庭收入来设置主要准入依据。但是,人民群众的就业往往十分多样化,并且居民收入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常常难以统计民众的隐性收入,造成审查结果并不准确、有效。与此同时,也没能很好地建立起公安、民政、房管等众多部门单位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机制,造成难以全面收集、验受保障对象的数据信息,不免会发生违规获取住房保障的问题,出现新的社会不公现状[3]

2、难以正常退出动态管理

在后期管理广东保障性房屋时,明显欠缺科学、有效的退出机制以及成熟、可靠的可行性实施细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入住后由于经济情况不再与保障条件相符的家庭还是在占用、享受这些保障性住房,以至于妨碍当今社会履行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3、政策法规不完备

现阶段,针对保障性住房而言,尽管有推出配租家庭系列的年审制,但是有关政策法规却明显不配套,以至于住房保障欠缺立法,未能确立年审实施的办法,没有创建完善的公开、公正、透明的复审系统与程序指标。从整体上看,实际操作性较弱,申请保障家庭一旦成功得到住房后即便发现与条件不符,也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乃至科学的行政执法手段。

4、物业管理服务问题

在一些保障性房屋社区,往往会向物业单位统一发包物业管理工作。而这些物业单位一般都并无市场化意观念,整体上的业务服务质量也偏低,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细节,如社区安全体系设置、基本卫生保洁等。各级政府承包的一些物业合同往往定价低,加之住房补贴方面的福利性质,极易造成物业部门支付不了成本,甚至会降低管理水平。

5、后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保障性住房管理是我们国家全面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惠民工程。伴随住房保障范围的持续扩大,住房保障标准也越来越高,在住房保障体系后期管理工作方面还没有实施长效机制。加之,保障工作量浩大,难以及时跟踪保障对象,整个保障过程也未能得到规范,造成统计数据信息不准确等之类的矛盾也愈发突显,以至于急需展开信息化建设活动。然而,住房保障体系后期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却明显不力,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也并不完善,无法及时提供给社会公众关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公共服务信息,导致住房保障全过程管理效果备受影响。

三、加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1、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

就保障性住房,统一政策规定,督促民政、房管、公安等机关部门恪尽职守,大力宣传保障性住房,做到诚信管理。同时,制定完善的信用监督管理、失信惩戒制度,并大力采集信息,统筹整合信息资源,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力保进入退出机制体系的公平与透明[4]

2、健全动态管理指标系统制度

对于保障性住房,规范统筹年审指标,并定期公示年审结果、及时公示处理结果,创建核查居民经济收入的体系,全面掌握这些保障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如存款、房产、购车等信息,进而全面了解各个保障家庭的具体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查报告,并让各部门可以实时共享信息资源。

3、动用法律手段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动用法律手段,来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并力保后期管理得以良性循环。具体可借助法律手段来保护正当合法权益,及时从法律上惩处恶性骗取、享受这些保障性住房甚至欠租等的住户,让其为自己的不良的行为买单,进而产生不敢胡乱骗取保障房、随意欠租的思想意识,并以此来达到最理想的管理效果[5]

4、加强物业管理

在协议中,政府往往规定了清洁、保安等在受保护住宅区进行的小规模维护、修理的费用,均是承包商按服务标准加以承担、支付,以正常运行房地产公司。与此同时,还应创建系统化、集约化的房地产监测、评估系统,来从众多方面展开综合评估工作,并联合激励、奖励举措,力争提升房地产公司的整体服务质量。

5、加强后期管理信息化应用

为了践行“精准服务、住有所居”方面的管理要求,大力提高公租房后期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公租房后期管理规范服务平台,有机整合保障群体、房源等信息,构建公租房智慧小区,借助人工智能、自动监控、微信、大数据、人脸识别等先进科学技术,全面提高业界管理服务专业水平,努力为住房保障群体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现代化生活、居住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保障性住房而言,做好后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针对保障性住房当下暴露出来的后期管理工作常见问题,需要积极采取加强管理力度的几点意见,结合有效的监测、管理、预警机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信息,从全过程规范透明管理保障住房,以全面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方面的问题,真正惠及、造福千家万户,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健、长期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浩.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投资与运营管理优化路径——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2,(28):12-22.

[2]胡志强.基于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研究[J].中华建设,2021,(09):54-55.

[3]武中哲.从单位到社区:住房保障进程中的治理结构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21,(06):66-71.

[4]张东升,金霖,武如华等.构建保障房后期管理智慧服务平台[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05):20-22.

[5]申聪聪.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居民满意度提升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