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氨逃逸应对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3

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氨逃逸应对措施研究

杨明旺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026000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SCR脱硝系统氨逃逸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危害,以及通过燃烧调整、烟风系统调整、加强吹灰周期、优化磨煤机组合、喷氨总量智能控制技术、脱硝SCR稀释风改造、加强催化剂管理、改善阻火器频繁堵塞、脱硝SCR流场优化等措施,保障氮氧化物排放达标。

关键词脱硝  氨逃逸 应对措施

1、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反应机理

SCR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大多数火力发电厂均采用该技术去除烟气中的NOX。该技术没有副产物,不形成二次污染,装置结构简单,并且脱除效率可达90%以上,运行可靠,便于维护。该设备一般反应区布置于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道,NH3与烟气均匀混合后一起通过一个填充了催化剂(如V2O5-TiO2)的反应器,NOX与NH3在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分上下多层(一般为3—4层)有序放置。其反应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向温度约280~420 ℃的烟气中喷入氨,将NOX还原成N2和H2O。其主要反应如下:

4NO+4NH3+N2→4N2+6H2O

6NO+4NH3→5N2+6H2O

6N2+8NH3→7NO2+12H2O

2NO2+4NH3+O2→3N2+6H2O

2、SCR脱硝系统氨逃逸超标原因

氨逃逸是指在使用SNCR或SCR技术进行氮氧化物(NOx)脱除过程中,在烟囱出口测量的氨浓度。氨本身具有易挥发的特性,因此在有氨参与的反应场所中,会有未完全参与反应的氨存在,这部分未参与反应的氨被称为氨逃逸。国家标准要求SCR脱硝系统的氨逃逸标准为2.5mg/m³,或3ppm。未参与还原反应的NH3与出口烟气总量的体积占比,一般计量单位为ppm, 如果用质量占比为mg/m³,也叫氨逃逸浓度。

实际上,各电厂产生氨逃逸超标原因各不相同,总结为以下三类常见原因:

(1)为保障彻底脱硝而超量喷氨造成的氨逃逸

该种形式的氨逃逸是目前各火力发电厂最常见现象。随着国家脱硝超低排放的日益严格,很多企业为了氮氧化物达标而超设计喷氨,造成的氨逃逸。这类氨逃逸相当于二次污染,大部分企业是因为缺乏更高效、经济的脱硝工艺,没有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只能被动接受的一种结果。

(2)燃烧的工况调整问题导致的氨逃逸

随着国家风电光火互补能源发展的扩大化,同时国家对于容量电价、辅助调峰等政策的出台,对火力发电厂的运行、操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锅炉负荷、参数、煤种等工况变化的更加快速、迅捷。燃煤品质、磨煤机组合、炉膛温度变化、烟气温度变化、燃烧器布置、喷氨格栅设置是否合理、供氨流量与出口烟气氮氧化物浓度直接的快速连锁动作等原因,同样会造成氨逃逸超标。尤其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行风电、光伏发电补贴,且优先上网发电,火电机组必须保持长时间的低负荷工况工作,部分电力企业甚至持续维持在40%额定负荷下工作,过低的负荷导致炉膛烟温不足,到达脱硝反应区的烟气温度低于300℃时,催化剂失去活性会导致氨逃逸的产生。

(3)催化剂失效堵塞导致的氨逃逸

催化剂是氨气与氮氧化物良好反应的必须媒介,在合适的温度下,催化剂能够最大效率实现反应,降低氨逃逸情况。各企业对于催化剂的日常检验、积灰清理、定期更换等管理方式均存在不同,且各厂燃用的煤种也不尽相同。当燃用高灰分煤种时,会导致催化剂模块积灰,减少烟气与催化剂接触面,降低反应区温度而影响效率。对于一些火力发电企业,为降低维护经营费用,会自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延长催化剂活性化验周期,以此缩减费用支出,脱硝催化剂的到寿失效也是氨逃逸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3、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的危害

(1)过量喷氨导致尿素耗量增加而增大费用投入

当发生氨逃逸时,需要大量补充氨气气源而消耗更多尿素,当空预器发生堵塞,或催化剂实效时,会增加50%左右的尿素耗量,极端情况时会超出一倍的耗量。以谋发电厂燃用褐煤2台660MW机组为例,日常用尿素用量在10吨左右,当喷氨格栅堵塞、催化剂积灰、烟温不足或空预器堵塞时,日常用尿素用量会增加至20吨以上。

(2)对空预器的危害

脱硝出口会导致烟气中的氨气和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氢氨,硫酸氢氨是一种具有较高粘性的固体物质,该物质具有极强的粘性,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堵塞后续空气预热器元件,并产生腐蚀,需要停机进行空预器冲洗清理,同时降低空预器换热效率,降低空预器出口一次风烟温,增加热量损失,降低过滤效率,提升机组能耗指标,用时增加了检修维护工作量。

(3)对电除尘器及后续脱硫系统的危害

脱硝出口的硫酸氢氨,会粘附在电除尘阳极板、阴极线上,加重板结积灰,使得电除尘工作效率降低,无法有效去除烟气中的灰尘,灰尘会随烟道进入后续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导致石灰石浆液活性降低或中毒失效,最终导致脱硫系统故障以及硫化物排放超标。

(4)对脱硝催化剂的危害

硫酸氢氨在低温情况下具有吸湿性,当从烟气中吸收水分会对设备造成腐蚀,粘附在催化剂上会导致催化剂模块堵塞,造成催化剂失效,降低催化剂活性,使得氨逃逸量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4、控制氨逃逸的措施及方法

(1)根据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情况,尤其低负荷段(小于350MW)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控制困难。在不同负荷段按照不同的二次风控制方式进行调整,低负荷段使燃烧器区域形成缺氧气氛,减少氮氧化物生成,燃尽风调门开大,补充燃尽,高负荷时根据燃烧情况减少上层燃尽风的使用,维持良好的燃烧。

(2)根据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变化及负荷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控制在270mg/Nm3以下,氮氧化物浓度升高时将目标设定值调低,反之将设定值调高。保证脱硫净烟气氮氧化物浓度在35mg/Nm3至45mg/Nm3之间。低负荷时在保证出口排放达标的要求下,尽量减少喷氨量,防止氨逃逸率超标。

(3)自动调整不能保证排放浓度要求时,及时切换至手动调节,待排放满足要求稳定后再恢复自动调节。

(4)加强一次脱硝SCR区声波吹灰运行情况,控制机组脱硝SCR区A、B两侧调整程度均衡,供氨调门开度应缓慢调整,避免调门大幅度动作。

(5)优化磨煤机组合方式,四台磨煤机情况下运行一台上层磨煤机、中层两台磨煤机、下层一台磨煤机,提高脱硝装置入口烟温;提高中层磨煤机二次风量,强化燃烧,在控制壁温不超限下尽量提高火焰中心高度;合理调整过再热烟气调节挡板,减少尾部双竖井受热面吸热量;提升中间点温度,提升燃烧量,增加锅炉总的蓄热量;视锅炉落渣情况合理控制锅炉吹灰,使烟气热量后移,提升尾部受热面吸热量。

(6)SCR区域CEMS仪表主要测量数据包括:脱硝入口A/B侧NOX浓度、氧气含量,脱硝出口A/B侧NOX浓度、氧气含量。每周应对CEMS系统测点进行定期标定,仪表标定期间对设备取样探头及过滤反吹装置进行清理,确保取样、输送、反吹管路通畅无堵塞情况,发现堵塞及时清理更换。

(7)加强对CEMS机柜内部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查,确保取样泵、取样电磁阀等设备动作正常,制定日常巡检计划每日两次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分析仪表工作状态、检查仪表显示数据是否在合理区间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供氨流量、稀释风测点进行日常巡检,检查测点有无误报警及示数是否正常。利用SIS系统在线对稀释风流量测点进行检测,因稀释风风源取自热一次风,含灰量较大易发生堵塞,当数据异常时及时对其管路进行吹扫。

(9)氨逃逸测量装置由发射单元、接收单元和电源单元组成。测量原理是:发射单元在烟道一侧发射红外激光发射到烟道另一侧上的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强度与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强度不同。这个不同是由管道中被检测气体对激光的吸收而产生的。进而测得氨逃逸量。定期对氨逃逸装置光学镜片进行清理,并调整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对光度,确保装置工作正常。

(10)对脱硝SCR区喷氨进行优化,喷氨总量智能控制技术是通过增加外挂式服务器实现,外挂式服务器以MODBUS通讯方式与DCS交换数据,外挂式服务器采用进口品牌PLC,技术成熟。投资低并且实时性好,是降低氨逃逸的技术保证。

(11)脱硝SCR稀释风改造,将现有稀释风风源采用热一次风高尘布置,优化为冷一次风加热后低尘布置,减少SCR区氨空混合器堵塞,减少供氨支管、喷嘴堵塞,防止因供氨不均造成的局部区域反应效率下降引起的氨逃逸大问题。

(12)脱硝SCR区催化剂管理,脱硝催化剂形式、使用寿命周期内效率衰减是引起氨逃逸大的又一主因,需做到每年至少送检一次,根据检测磨损程度加装备用层以及滚动更换催化剂。

(13)脱硝供氨管道入口阻火器频繁堵塞加大喷氨量造成氨逃逸,加阻火器备用管道,定期切换清理阻火器,保证供氨畅通。

(14)脱硝SCR反区域设备管理,催化剂表面积灰、吹灰器积灰、供氨支管堵塞、喷嘴堵塞、氨空混合器堵塞等检查项目需做到逢停必检.

(15)脱硝SCR流场优化,主要是喷氨格栅支管的热态调平,通过对脱硝反应器出口 NOx 浓度分布的测量,来调整喷氨格栅支管改变喷氨量,从而获得均匀的 NOx/NH3的摩尔比分布,保证各区域的适量喷氨,降低氨逃逸。

5、结论

对于脱硝系统氨逃逸问的分析和治理措施,本文仅依据部分火电企业实际进行研究。以某2台660MW纯褐煤发电空冷机组为例,针对性的采取燃烧调整、仪表清理、催化剂检验(更换)、阻火器清理、磨煤机组合、稀释风改造、烟气旁路改造等部分措施后,氨逃逸量得到明显控制,从之前的4.5ppm下降至目前的0.95ppm左右,效果显著。但脱硝系统氨逃逸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与煤种、燃烧调整、热工仪表、机组负荷、催化剂活性、积灰板结等因素息息相关,尤其在目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大政策要求下,低负荷工况将转为常态,短时间内的氨逃逸量瞬时超标情况依然存在,后续可以继续通过智能化精准喷氨等技术措施来防止氨逃逸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周作发.电厂锅炉脱硝系统氨逃逸危害、影响因素及运行调整.变频器世界,2019.09

2〕杜亚青.火电厂脱硫脱硝设备与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05

3宗让.电厂锅炉SCR烟气脱硝系统设计优化.中国电力,2005.11

4俊杰.空气预热器堵塞处理措施.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