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3

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分析

赵文涛   焦小红   赵聪聪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消化内科   陕西省   西安市   710600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6例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结肠镜检查手段,检查之前并无出现缺血性肠病症状,而检查后出现明显的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复查结肠镜确诊为缺血性肠病,对36例结肠镜检查术后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次3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超过70岁,其中有10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有15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有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有5例患者检查操作时间超过30分钟。所有患者经补液、改善循环治疗后痊愈。讨论: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观察结肠和直肠黏膜的病变,并进行组织取样以进行病理学分析。虽然结肠镜检查通常是安全的,但在对高龄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检查或者检查操作时间过长时,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缺血性肠病;并发

引言: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近年来有报道指出,在结肠镜检查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是指由于肠道血供不足导致肠壁组织缺氧和坏死的疾病。尽管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其与缺血性肠病之间有着一定关联,因此需要对结肠镜检查出现缺陷性肠病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根据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对患者缺血性肠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因此选择合理的检查手段显得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6例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结肠镜检查手段,检查之前无缺血性肠病症状,而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血便及发热等。其中男性患者20例,年龄72-80岁之间,平均年龄(78±0.18)。女性患者16例,年龄74-81岁之间,平均年龄(79±0.26)。

1.2方法

对36例结肠镜检查后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既往史、操作时间、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由于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既往病史及操作时间

其中有10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有15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有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有5例患者检查操作时间超过30分钟。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1 36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表

病变类型

例数

比例(%)

糖尿病

10

27.7%

心脑血管疾病

15

41.6%

颈动脉粥样硬化

6

16.6%

检查时间超过30分钟

5

13.9%

P

<0.05

2.2临床表现及结肠镜复查

36例患者中术后24小时内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30例),腹痛(5例),发热(1例)。便血症状为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便血次数3-6次/天,腹痛主要以脐周及左下腹为主,阵发性,排便后缓解。1例发热患者体温37.8℃。

2.3不同疗程患者疗效分析

在36例患者中,经禁食、静脉营养、改善循环、预防感染、补充肠道益生菌后有28例患者经3天后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显示治愈,有4例患者经过5天后显示治愈,有4例患者经过7天后治愈,详细内容如表3所示:

3 36例患者治愈率表

疗程时间段

例数

显示治愈率(%)

3天

28

77.8%

5天

4

11.1%

7天

4

11.1%

  1. 讨论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观察结肠和直肠黏膜的病变,并进行组织取样以进行病理学分析。虽然结肠镜检查通常是安全的,但在一些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通常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为(1)腹痛:缺血性肠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腹痛,常常表现为剧烈、阵发性的腹部疼痛。疼痛通常发生在腹部的左下象限或中央位置,并可能向其他部位放射。(2)腹泻或便秘:缺血性肠病还可以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或便秘。腹泻可能是水样或带有血液。便秘则是指排便困难、粪便稀糊或排便次数减少。(3)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由于缺血性肠病影响了肠道的血液供应,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下降。肠道缺血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从而引起营养不足和体重减轻。(4)肠道出血:缺血性肠病导致肠壁的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引起肠道出血。患者可能在排便中观察到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并且有时可以在粪便中发现隐血。(5)恶心和呕吐: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肠道缺血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所导致的。需要注意的是,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且这些特征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相似之处。因此,当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诊断以确定缺血性肠病的存在。

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供障碍: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操作时间过长,对结肠黏膜施加机械性刺激、充气过多和浸润液注入等操作,可能会导致血流受阻或暂时性血管痉挛。这些操作可能引起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或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局部或广泛的肠道缺血。(2)血管病变:某些患者本身存在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倾向或血管炎等。结肠镜检查时的机械性刺激和压力可能加重了这些患者的血管病变,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缺血。(3)药物反应: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常使用辅助药物如镇静剂和肌松剂。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血液循环改变,进而导致肠道血供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的发生率非常低,多数情况下结肠镜检查是安全的。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存在或血管病变倾向等),医生通常会在术前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为预防和减轻结肠镜检查后出现缺血性肠病现象,需要采用一系列相关的措施,首先,在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详细讨论该检查的目的、过程、风险和益处,并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和同意接受检查。患者可以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确认他们已获得相关信息并同意进行结肠镜检查。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他们的适宜性。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任何特殊的健康状况,如心脏病、血液凝块风险等,对于高龄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血液循环问题的患者,应特别谨慎,并在必要时考虑其他诊断方法。同时要做好肠道准备,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以缩短肠镜检查操作时间,这可以通过给予患者泻药或使用肠道洗净剂来实现,患者需要遵循清洁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排便。并且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指导。通常要求患者在检查前一天停止摄入固体食物,并只摄入清液饮料[1]。此外,一些药物可能需要暂时停止使用或调整剂量,尤其是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其次,在检查过程中,医生指导和操作技巧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应该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结肠镜检查技术,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准则。应该注意检查过程中的时间限制,尽量减少持续性压迫时间。在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为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尊重,提供足够的隐私是必要的。医务人员应确保检查室环境温暖舒适,并做好遮挡患者视线的措施[2]。医生在检查过程中还应定期估计结肠黏膜的血供情况,并在发现异常时采取措施,如停止检查、减轻压力或改变位置等。最后,结肠镜检查后的监测和干预也是重要的一环。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后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如腹痛、便血或黑便等。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干预,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适当的液体补充或其他必要的措施。

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是一种潜在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补液治疗是缺血性肠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纠正体液失衡、维持循环稳定和改善肠道灌注。具体内容包括(1)液体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液失衡程度,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可用于快速纠正循环衰竭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胶体液如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可提供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血容量。(2)补液目标:确保足够的组织灌注,维持良好的肠道血流量。目标是恢复血液循环,维持血压稳定,以保证肠道组织的氧供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指标,如血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3)能量和电解质平衡:同时补充能量和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供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代谢需求。此外,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或低镁等,以确保正常的电生理功能和细胞代谢。(4)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管理:缺血性肠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补液治疗中,特别是在使用胶体液时,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并在必要时进行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5)监测和评估:对于进行补液治疗的患者,密切监测其临床状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必要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此外,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情况,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总之,补液治疗在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设置合理的输液目标,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状况,可以维持循环稳定、改善肠道灌注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3]。然而,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来制定最佳的补液治疗策略。另外,改善循环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缺血性肠病主要是由于肠道血流量减少和组织缺氧引起的,通过改善循环可以增加肠道的血液供应,减轻组织缺氧,从而促进病情的改善。此外,在严重缺血性肠病的治疗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来改善循环。对于存在血管狭窄或栓塞的患者,血管重建手术可能是一个选择,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血管以保证良好的血流供应

[4]。此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一定程度的卧床休息也是必要的,以减轻身体活动对肠道血流的影响,并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供给足够的氧气对于改善组织缺氧至关重要。对于严重缺血性肠病患者,可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来提高肠道血流氧含量,并增加氧输送到组织的能力。

本文所述的结肠镜检查术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36例患者中,其特点为高龄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及操作时间过长,所有患者经积极的补液、改善循环、预防感染等治疗后均痊愈。在之后的所有合并上述特点的高龄患者进行检查时,我科总结经验教训,在检查前进行详细评估,并在检查前及检查后积极给予补液扩容,检查中尽量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未再出现结肠镜检查术后并发缺血性肠病的情况。

综上所述,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虽然结肠镜检查通常是安全的,但在一些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所以在行结肠镜检查前,特病是对高龄且合并慢性病的患者,检查前进行详细评估,检查前及检查后积极补液扩容,检查中尽量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对预防结肠镜检查术后出现缺血性肠病至关重要,应当被重视。

参考文献:

[1]曹洋辉,贾万奇. 水置换结肠镜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疼痛因子水平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02):33-36.

[2]曹洋辉,贾万奇,马瑾. 水交换法结肠镜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应激反应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22,29(02):130-135.

[3]宋吉波,张艳红,徐震东,姜玉庆,刘新枝. 结肠镜检查在35例缺血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J]. 实用医药杂志,2021,38(04):334-335+346.

[4]高慧,戴士鹏,马增才,李英凯,徐泽升. 冠心病合并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一例报道[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0,27(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