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金耀华  付洁玉 (通讯作者)

上海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邮编201112

【摘要】目的:分析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深部脓肿患者进行对比,按照常规脓肿穿刺手术和脓肿穿刺+切开引流术将选取的8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血糖控制和疗效评价中得知,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深部脓肿患者实施联合治疗手术方法,其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升高,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脓肿穿刺;切开引流术;糖尿病;深部脓肿

糖尿病每年的发病率在直线上升,已经处于疾病谱中发病率的第三位,该种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和肿瘤疾病。并且患者一旦出现糖尿病,便会引发相应的广泛血肿症状,导致患者免疫机制现象,从而受到细菌侵蚀,深部脓肿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病症之一[1]。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疾病进展,需将病灶进行清除,从而控制患者血糖,行抗感染治疗,达到预防效果[2]。基于此,本文将收治的糖尿病+深部脓肿患者进行脓肿穿刺+切开引流术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深部脓肿患者进行研究,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选出80例进行对比,按照单一脓肿穿刺和联合脓肿穿刺+切开引流术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自40例患者,前者中患者年龄在25-58岁,均龄(41.52±10.37)岁,共计男性26例和14例女性,后者患者年龄范围在26-60岁,均龄(43.01±10.82)岁,其中包含男性25例,女性15例,两组资料中并未出现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脓肿位置安置适宜体位,并利用CT扫描病灶具体部位、根据血管走向以及病灶大小等找出最为严重的区域,同时在最近的安全点进行穿刺,红肿中心位置和穿刺点呈现垂直距离,使用局部麻醉,在起效之后,行穿刺口3mm,在到达病灶之后,使用20ml无菌注射器少量抽取脓液作为样本,确定脓液性质、颜色以及气味等,抽取脓液。

观察组:在常规脓肿穿刺基础上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将引流管沿着穿刺点直接插入脓肿腔中,取出引流管内芯后,固定引流管和体表连接部位,保证固定可靠以后,使用甲硝唑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病灶腔,冲洗无脓液之后,连接引流袋进行持续引流,在手术当中注意吸引力,避免脓腔破裂导致脓性物质扩散或者感染。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需要行抗感染处理,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现象,根据患者体质和身体状态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状态,通过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数值进行对比,空腹血糖在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则是在7.8mmol/L以下,同时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的是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对患者脓腔切开引流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种手术相关资料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的是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的是百分比,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态

如表1所示,手术前两组并未出现差异可对比(P>0.05),术后观察组明显各项血糖对比低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

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态对比(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观察组

40

11.56±1.37

6.02±0.37

15.63±2.08

8.71±0.52

对照组

40

11.61±1.42

7.16±0.94

15.71±2.14

9.44±0.81

t值

0.160

7.137

0.169

4.796

P值

0.873

0.000

0.865

0.000

2.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如表2所示,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

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2(55.00)

17(4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20(50.00)

14(35.00)

6(15.00)

34(85.00)

X2

3.913

P值

0047

3讨论

糖尿病患者会长期处于高糖和高脂状态,患者会逐渐产生功能障碍和细胞慢性损伤,使得患者出现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增加患者感染概率[3]。临床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需求会有所增加,并且出现深部脓肿疾病应得到临床重视,治疗该种疾病应对患者身体中血糖变化进行抑制,预防血糖波动过大,导致脓肿愈合减速,所以针对该种疾病应以外科手术为主,为患者进行清创、排脓以及抗感染等治疗为主[4]。深部脓肿涉及部位较多,在身体中各部位均可发生,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中,需要先控制血糖,之后对脓肿进行清理,减少患者感染和糖尿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联合治疗(脓肿穿刺+切开引流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脓腔愈合,减少脓肿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预防其感染事件产生,从而对患者血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对比血糖指标中明显发现,联合治疗措施,可有效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以此提高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从而促进疾病转归,并且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抑制细菌繁殖速度,将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发挥。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患者实施脓肿穿刺+切开引流术联合治疗,明显效果得到提升,并且抑制患者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厚明. 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的临床效果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1, 24 (06): 43-45.

[2]童聪,王维钊,顾达等. 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 (02): 54-58.

[3]刘欣. 深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 25 (05): 504-506.

[4]彭启容,辛小娟.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 35 (07): 1029-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