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马巍巍 张宇婷 陈雪媛 李爱争 包永利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以盲分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40例,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对比各时间节点(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果:T1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T1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而言,对照组患者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本组T1对比差异显著(P<0.05),论: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可减轻对患者的刺激性,患者生命体征更稳定。

【关键词】气管插管;光棒;Macintosh喉镜

对于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而言,气管插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以往,在行气管插管时,麻醉医师通常会使用Macintosh喉镜。光棒全称为气管插管导入器,其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且在其顶端含有光源,能够利用颈部光斑来引导气管插管,进而可有效提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1]。本次研究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目的即在于进一步讨论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年8月-2023年8月,抽取此时间段内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以盲分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40例,男20,女20,年龄18-72岁,平均(45.61±13.12)岁,Mallampati分级:1-4级依次为19、11、6、4例;观察组患者共40例,男21,女19,年龄18-75岁,平均(46.02±13.24)岁,Mallampati分级:1-4级依次为15、13、7、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均为择期手术患者;②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将Macintosh喉镜于患者右侧嘴角置入口腔并将舌头向左侧轻移,直到会厌处显示出来,将会厌挑起并将声门露出,操作者右手执笔将导管插入气管,妥当固定后退出喉镜。观察组患者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在诱导将置入“J”型光棒,光源置于管口远端 0.5cm处,需要注意光源不可超过导管侧孔,使用润滑剂涂抹光棒和气管导管,将室内光线调暗。麻醉医师站在患者头端,并辅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体位,将患者头部轻轻向后仰,将其嘴角打开,并于右侧嘴解置入光棒,使光棒沿舌根后部缓慢向前移,光棒前端移至患者咽部时观察并调整光点位置,使其对准声门口或气管内,操作者右手持光棒,左右将气管导管送入患者气管内妥当位置后将气管导管进行固定后,将光棒退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时间节点设置:T1为插管前,T2为插管后1min,T3为插管后3min。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

T1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T2及T3时,对照组患者照平均动脉压、心率照比T1时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对比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s)

指标

组别

n

T1

T2

T3

平均动脉压(mmHg)

对照组

40

68.14±9.69

94.76±11.32*

85.27±9.71*

观察组

40

67.72±10.33

68.45±10.24*

71.18±9.49*

t

0.187

10.901

6.563

P

0.851

<0.001

<0.001

心率(次/min)

对照组

40

79.86±10.65

89.84±7.62

90.21±6.67

观察组

40

80.21±11.27

82.35±10.73

79.74±11.36

t

0.142

3.599

5.026

P

0.886

<0.001

<0.001

注:*为与本组T1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方面,相关学者一直在探寻一种安全、便捷且对机体损伤更小的气管插管技术[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管插管技术(如纤维支气管镜、逆行气管插管等)在应用上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设备价格高昂、操作耗时较长、对机体可造成创伤、操作者需要经长时间培训等。光棒具有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操作便捷等诸多优势。是ASA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的首选方案之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后,插管后1min以及插管后3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照比行气管插管前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患者上述两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高于行气管插管前,两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插管后1min以及插管后3min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对患者的刺激更小,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这是由于,光棒插管过程中无需将患者会厌挑起,而且光棒头端隐藏在气管导管内,因此可在最大程度下降低对患者会咽部以及会厌部感受器的刺激,因此可保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2]

综上可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可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世龙,谢乾,杨艳玲等.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22,51(6):80-83.

[2]杨兀乂,严海燕,陈广民等.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2,46(5):6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