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马兰丹

532799 隆安·深圳福田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以学校主题活动为实践载体,探讨在小学阶段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德育校本课程的方法与效果。通过分析学校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以这些活动为基础的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案,并从实践中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主题活动、综合实践、德育、校本课程

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以学校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为基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旨在探索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发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

1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理论基础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上。首先,从认知层面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其形成更为系统和深刻的理解。其次,在情感层面,通过参与各类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情感智慧的发展。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社会交往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2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

2.1 课程目标明确

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设定至关重要,应具体、明确且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契合。通过主题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的明确设定将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在主题活动中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品德的形成和巩固。目标的贴近学生实际是确保课程实施有效性的基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主题活动,真实地感受到德育的实际价值。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包括正直、守信、友爱等方面的品质。同时,通过团队协作的目标,力求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具备为社会贡献的愿望和能力。

2.2 内容设计与主题活动结合

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应与学校主题活动相协调,使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原则。通过针对性的内容设置,例如通过道德故事讲解、团队建设实践等,将主题活动融入德育课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机连接。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主题活动的特点,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道德观念。举例来说,通过精心设计的道德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道德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团队建设实践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团队协作中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道德观念。

2.3 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德育校本课程设计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结合主题活动,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深化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和分析抽象的道德原则,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则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决策的过程,增强情感共鸣,培养沟通和合作的技能。小组讨论提供了一个集体思考的平台,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更能使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体验,达到德育目标的更好效果。

2.4 德育目标评估与反馈

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注重评估与反馈机制,特别是结合主题活动的具体情境。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学科知识的运用、团队协作表现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及时的反馈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认知,也能促使其更深入地思考和改进。通过综合评价,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德育校本课程中的表现,包括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这种综合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及时的反馈是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升自我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不断地评估与反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领悟德育的核心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3.1 实施案例分析

以隆安·深圳福田实验学校六年级为例,以学校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在该校开展了基于主题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实施。通过多次课程实践,发现学生在实际主题活动中更易于产生情感共鸣,形成道德认同。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如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等。

3.2 挑战与机遇

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了一系列挑战。首先,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对于德育目标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存在差异。其次,时间安排上的紧张使得一些实践环节不能得到充分展开。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例如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创新的时间管理方式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使实施更具可操作性。

3.3 实施效果总结

在实际实施中,观察到学生对道德理念的认同和行为的积极改变。通过主题活动的引导,学生的品德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主题活动既是课程的载体,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有效途径。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在实际参与中得到更加深入的体验。观察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更好的品德和责任心,这表明德育校本课程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4 改进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主题活动设计水平。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将其有效融入德育校本课程。培训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其次,深入挖掘主题活动的多层次意义,使之更好地与德育目标结合。 通过深入研究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活动在德育方面的潜在作用。这有助于设计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主题活动,更好地达到德育目标。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德育水平。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包括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有助于及时调整课程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

结束语:

通过对以学校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小学综合实践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深刻认识到这种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全面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期望本研究能够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学校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郭淑珺.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 家长(上旬刊),2022(4):86-89.

[2]周敬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5):244-246.

[3] 梁秀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的课程资源开发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