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

仇丹琼

315500宁波市奉源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水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是我国重要民生问题。在国家基础建设中,水利工程是核心内容。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逐渐增加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度,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形势一片大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技术研究和方法创新是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科研人员重点思考问题。本文探究分析了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规划设计技术;创新

前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极为不平衡,人均水资源较少。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就目前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水利部门应提高政治站位,具有全局发展观,优化水资源配置,创新水利工程设计技术,寻求新的出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1水利规划设计的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水平将成为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水利的良好发展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经济建设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仅是水利资源建设上出现问题,整个生态建设环境都出现了问题。极端天气已经对人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地震与海啸、泥石流等对自然界与人类造成的破坏,工业发展与城市扩张给人与社会带来的压迫感,因此我国在贯彻可持续发展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已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更是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资源,把水资源的保护与各项资源的保护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创建生态平衡良性发展的和谐社会。实际上生态环境环环相扣,一旦遭到破坏,其他的要素也会受到伤害,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只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还要顾忌到环境发展与保护。因此水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进步其实本质上都是环境保护的问题,而调节水资源与自然平衡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利规划设计的一大要点。

2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

2.1应用先进环保技术

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国家实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尤其是工业科技的发达也带动了各种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供了保障。现代科技基本上都是基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了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在规划设计水利时要有效结合现代农业和社会用水的需求,研发出适应灌溉需要的结构特性,使得其工程能满足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需要,使得水利建设项目在施工中能满足环境和资源的需要。所以,有关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并引入先进的环境科技保障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开展,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品质。同时,要高度重视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了解现代科学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2.2建立水利自我修复能力

什么是水利自我修复能力呢,顾名思义就是将科学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中,然后对水利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自动修复,这样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并且由于全国各地都有着规模不一的水利设施,仅仅人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比较科学和自动的方法来加以跟踪、管理的,有利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对系统有一定设定好的技术问题进行浏览,对能够自行处理或者修补的技术水利缺陷或者问题实行自动化的智能管理,对没有或者不能修补的,加以登记,以便后期工作的时候查漏补缺。如此来看,水利工程的自身修复能力不但节省了国家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顺利完成了国家水利项目的工程建设任务,对中国水利事业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建设发挥了促进作用。

2.3湿地规划设计

2.3.1生态湿地

从湿地生态建设分析,运用生态技术手段,对已经退化或者消失的湿地基底进行恢复或重构,实现基本构造与功能的再现,恢复其物理功能、化学功能以及生物学功能,促使各项功能得以有效发挥。该工程设计方案中,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湿地按照公园主题进行设计,修复或者重建自然环境,并且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一方面,达到水环境改善的目的。另一方面,保证区域内的生物多样化,丰富植物和浮游生物等。通过水利湿地规划设计,促使生态湿地的作用得到发挥,同时在自然演替中保持稳定的状态。

2.3.2人工湿地

基于可持续化发展理念,开展人工湿地建设,通过建设湿地的方式,丰富生态的多样性,保证环境良性循环。采取人工干预的措施,围绕栖息地与生物恢复方面,探索有效的措施。该项目中,主要规划建设三块湿地。生态前置库是水生植物生长区,规划面积为350m2。在生态功能发挥方面,借助植物根部、叶子以及生物膜等的结合,有效消除有机物,实现对N、P等的有效吸收。表面流湿地规划面积为1200m2,水深度大约为10~30cm。以改性土壤与砾石作为主基质,科学应用植被、微生物及基质等功能,实现对前置库来水的有效处理,实现消除或降解的目的,防范氨氮、无机磷及有害藻类等元素超标。该项目中,规划建设清水涵养塘,达到涵养洁净水源的目的,起到天然净化作用,结合运用环境技术手段,改善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害藻类生物,构建水生态系统恢复的自然环境条件。采取系列人工措施,例如,水环境恢复和重建等,增强基底的稳定性以及湿地生态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建设目标。

2.4渠道的设计

渠道的设计内容较多,包括渠道的断面设计、渠道水位高程的确定、渠道流速以及渠道必降的选择等。

渠道断面的设计主要跟引水量有关,而渠道水位高程则依据水源到灌区中水资源流动过程产生的损失进行明确。渠道流速跟渠道的比降有关,比降越大,流速也就越大。渠道的流速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宜,流速过小容易形成渠道淤积,影响渠道的输水效果,流速过大,则会造成冲刷,影响渠道输水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渠道的边坡进行设计,边坡根据灌区的地质条件,可选择矩形断面或是梯形断面,而断面的选择要依据渠道经过的地段而定。矩形断面适合经过岩石地段的渠道,梯形断面则更适合经过土基地段的渠道。坡度的选择则跟渠道经过地面的土质情况有关,若是土质坚硬,边坡可以较陡,土质松软的情况,则边坡则需要较缓。此外,还需要设计渠道的超高,目的是防止渠道输水时,水从两边溢出,它的确定跟渠道的水流量等有关。

结束语:

概而言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利工程建设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经济有直接影响。水利建设项目投产后,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利规划设计技术的创新必须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本论文深入研究了水利规划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可有效提高我国水利规划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力铭,周庆连.低丘缓坡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其效果评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28):85-88.

[2]吴江.水利工程移民搬迁规划安置设计重难点及应对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8):62-64.

[3]汪仕伟,刘辉,洪明海,余晓敏,夏明鸿.ArcGIS在水利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51(09):118-120+124.

[4]李飞,徐辉荣,王鑫,张旭兆.广东省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东水利水电,2023,(07):97-101.

[5]陈生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7):269-271.

[6]陈丽芳.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2022,(17):44-46.

[7]刘玲.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农田灌溉技术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21,(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