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

斯钦都楞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摘要:当今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思政教育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思政教育为党建提供发展动力。在高校中,有大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其思想道德建设,决定了整个党群工作的好坏。在网络技术发达的现代,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体系由此产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灌输党建精神,将两者相融合。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前言:三全育人是指全面系统的教育概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总结出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1.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党建两者的关系

1.1党建是思政教育开展的前提

高校学生毕业在即,因此高校应要紧抓学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摆正学习态度,才可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新青年。党建工作一般是由党组织召开,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等,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若想要保障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要以党建工作为前提,做好学生思想教育。

1.2思政教育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高校党建工作成员一般年龄相仿,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正是由于党建成员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促使他们之间交流更为通畅和方便,同时在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爆炸的当下,高校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需要发挥党建的作用。党建工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观念,进而不断进步,推动党的健康发展,促使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2.“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三全育人”要素同步性较差

“三全育人”涉及多方面内容、多个教育主体,内涵丰富,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这些都为“三全育人”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作为“三全育人”的教育主体,在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未形成参与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意识,全员参与深度远远不够,影响了育人工作成效。同时,“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育人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以政策措施和评价方式来克服时强时弱、时连时断的不平衡状态,这是当前必须面对的挑战。“全面”则提出了“十大教育系统”和“三全”一体教育模式,但仍面临点对点、面授和主体对其他主体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融合较弱的挑战。显然,“三全育人”高校面临人与环境、社会、人与教育资源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性的难题。

2.2多元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逐渐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了有效整合,构建了混合教学模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互动,以至于“权威性”的作用受到削弱,“语言霸权”也渐渐被抛弃。此外,学生们也更容易了解到课堂之外的专业知识,这导致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由于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平台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中也存在着多元政治群体、多元化信息内容,抢占着思政教育空间,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率,撼动了高校思政育人的主体地位。面对多元文化思潮,学生记忆被不良思想文化所影响和误导,撼动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降低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内容混乱无序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造成了巨大的不便,使高校思政教育难度增大。

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融合的路径探析

3.1打造协同发展互动平台

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必须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利用各种资源、各种载体进行育人资源的挖掘与探索。首先,在利用好思政课主要教育渠道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搭配课程之间的分隔状态,使学校课程都能够相互同行,共同完成协同发展的工作。其次,在课程之外,要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网络载体、资源共享平台等搭建好协同发展的互动平台,可以通过交流座谈、科研探讨平台、留言板、资源共享区等模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与工作进程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方向,制定不同的育人方案,同时还可以通过此平台分享育人经验,集思广益,促进协同发展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各类资源的收集整合,以动态更新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共享,达到育人的优势互补,促进育人的实际效果。

3.2制定协同发展的科学规划

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众多工作环节当中,保证育人环节的有效连接是关键因素,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制定协同发展的科学规划,加强各环节的联系连接,提升育人实效。在开展协同发展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方针政策、结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的工作规律、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学规划,为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明确协同发展的目标、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划分,切实保证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有序平稳推进,打造规范的管理监督模式,保证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等方面的落实要求。

3.3组建高质量的思政教育队伍

高质量的思政教育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保障。因此,高校应要注重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培训会,及时告知教师当前我国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大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促使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保障,从而推动高校健康长久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立德树人实践理念。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教育,是党员思想建设的保障。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要充分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做好,两者融合发展对学生党员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柏杨,位奥楠,李炳琦.“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成才之路,2022(33):29-32.

[2]伯洁.“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路径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2,31(03):10-13.

[3]邹洪霞,才忠喜.“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成才之路,2022(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