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发展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思路探讨

罗勇

高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宜宾,645150

摘要:在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无公害农业的推广成为当务之急。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探讨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首先,分析了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筛选和利用有益生物资源的复杂性。随后,提出了提升公众对无公害农业重要性认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确保充足科研资金等策略,以推动无公害农业的实践和发展。这些措施旨在降低化学农药依赖,推广生态友好型植物保护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本研究的目标是为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农业领域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无公害农业植保;思路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无公害农业已成为农业科研与实践的重点领域。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因此,探索无公害农业的植保科研路径,成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

一、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面临的困难

(一)化学农药污染处理

首先,找到对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法是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虽然生物农药和一些非化学的植保方法被提出作为替代方案,但它们在有效性、成本和操作上的可行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其次,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与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农民对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有顾虑,担心会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此外,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化学农药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尽管公众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对化学农药使用的具体影响和替代方案的知识仍然有限。而政策制定者在制定限制化学农药使用的政策时,需要考虑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最后,现行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供应链结构也是化学农药减少使用的阻力。长期以来,化学农药的使用已经深入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改变这一模式需要时间和更多的科研支持。同时,供应链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包括化学农药生产商、农民、零售商和消费者,都需要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有益生物资源的筛选及利用

首先,识别和选择适合特定农业生态系统的有益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不同的病虫害需要特定的生物控制代理,这要求科研人员对生物多样性有深入的了解。此外,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会影响有益生物的效果。因此,找到既适应特定农业环境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生物种类,是一个需要精细研究的任务。其次,有益生物的培育和大规模应用也是一个技术难题。成功的生物控制策略需要在保持生物活性的同时,实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这不仅要求有效的生物繁殖技术,还需要确保这些生物在释放到环境中时能够生存并发挥作用。例如,某些捕食性昆虫在实验室条件下繁殖良好,但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无法存活或控制目标病虫害。再次,有益生物的引入和利用需要考虑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错误的选择或管理可能导致生态失衡,比如某些引入的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最后,有益生物的筛选和利用在法规和政策层面也面临挑战。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更新,以反映生物控制策略的特殊性和需要。同时,确保这些策略的实施符合国际生物安全协议和标准,对促进有益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1]

二、推进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对无公害农业的认识

首先,公众教育是提升认识的基础。通过教育活动、媒体宣传和公共论坛,可以增强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包括其对环境和健康的益处。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也鼓励了农民采用无公害农业实践。例如,举办农业可持续性研讨会、社区农业展览和学校教育项目,可以有效传播无公害农业的理念。其次,政策制定者的角色不可或缺。需要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来鼓励无公害农业的实践。例如,制定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提供无公害农业实践的财政和技术支持。此外,制定严格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规定,可以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间接促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再次,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的贡献不容忽视。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可以增强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无公害农业转型的紧迫性认识。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发布研究成果、组织专业研讨会和与农业实践者合作,来推广无公害农业的知识和技术。最后,国际合作也是提升无公害农业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参与国际论坛和合作项目,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无公害农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而加强本国的无公害农业实践[2]

(二)注重科研团队的培养

首先,科研人才的培养是基础。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院所在培育未来的科研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课程中应着重加强对无公害农业和植物保护知识的教授,强化实验室和田间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此外,通过提供奖学金、研究资助和实习机会,可以激励学生从事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其次,跨学科的团队构建至关重要。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不仅需要农业科学家,还需要生态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多领域专家的合作。通过建立跨学科团队,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流和整合,从而推动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再次,科研团队应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实际农业生产环境的紧密联系,可以帮助科研团队更好地理解农业实践中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因此,建立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优化至关重要。最后,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是支撑科研团队发展的基础。这包括实验室设施、田间试验站、资金支持以及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良好的研究环境不仅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

(三)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首先,政府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应通过财政拨款、专项基金和补贴政策来直接支持无公害农业植保的研究。这些资金可以用于科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科研项目的实施,以及支持研究人员的工资和培训费用。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措施,鼓励私营部门参与相关研究,增加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的总体投资。其次,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合作也非常关键。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如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和产学研联合体,可以集合政府、学术界和私营企业的力量,共同为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增加了资金来源,还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和实际应用。再次,国际资金和援助同样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银行等,可以通过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在无公害农业植保领域的科研。此外,国际合作项目和研究基金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额外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国际间的知识和技术交流。最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资金筹集。社区基金会、慈善活动和众筹平台等可以作为补充资金来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项目。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3]

结语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不仅要求持续的科研创新和实践探索,还需要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展望未来,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无公害农业植保科研将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武强,田波,滕召友等.植保无人机助推山区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J].南方农机,2023,54(22): 1-4+12.

[2]张红菊.生态农业发展中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20):123-125.        [3]周绍斌.农业植保污染与减排途径的探讨[J].农家参谋,2022,(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