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学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耕学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

赵莉娜

(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 江苏省  无锡市  214187)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小学体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又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探究耕学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其他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学;体育;劳动教育 ;融合策略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学生需要不仅具备坚实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视程度,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开展体育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劳动活动。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自主完成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可以包括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一些劳动性质的活动,比如农田劳作、园艺工作等。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锻炼身体,还能够使他们领悟到劳动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全面性的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体操课程设立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植物生长与人体协调”或“园艺与体操的和谐”。这样的主题可以将体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索体操与自然、农田或园艺之间的联系。在体操课程中,教师可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与体操动作相互对应。如让学生模仿植物的生长姿势,进行相应的体操动作,如弯腰、伸展等。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园艺工作,如种植花草、整理花坛等。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与体操的关系,可以组织实地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参与植物的养护和体操表演的练习。每个小组可以负责特定的花坛或植物的养护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体操与劳动的联系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以上策略,学生将不仅学到体操的技能,还会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并体验到劳动的价值。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和发展,这与耕学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目标相一致。

二、丰富体育劳动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要有一套完整健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充分利用劳动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事业和增加实践经验,促使他们将体育知识与劳动教育有机交融。教师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如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开展种植活动,还可以学习到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教师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课程,如农家乐、农耕园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看法和需求。教师也可以与当地企业、农场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这种方式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等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具体内容。

为了增强耕学课堂实效性,我校专门开辟出一块田地,组织学生进行农耕劳作,同时也会将学科教学与农耕活动相融合。如在三年级体育教学投掷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在田间开展。首先创设教学主题为种植与投掷的协调。教师事先准备好播种工具(如锄头、铲子)、种子、种植土、投掷道具(如飞盘、软式飞镖等)等。确保学生安全参与这些活动。在体育课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种植活动。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土地,他们需要耕地、撒种子、浇水等。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种植的基本知识,如土壤、植物生长周期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将投掷练习与种植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使用飞盘或其他投掷道具,站在已经播种的土地旁,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和技巧,同时解释投掷的物理原理。教师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探讨种植和投掷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加深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认识。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投掷技巧和种植知识,还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同时也了解了体育和劳动之间的联系。教师实施以生为本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耕学理念的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教师在体育教育方面需要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以确保学生真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实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效果。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抓尾巴”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调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上课前先给每个小组分发两条线和一些小沙袋,然后让学生进行抓尾游戏。当学生抓到尾巴后要迅速将尾巴放到地上,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触碰地面。如果触碰到地面就会被视为犯规行为。当一个小组完成游戏后教师要对其进行评价和表扬,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应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问题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思并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跑步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跑步视频,让学生看视频来了解跑步时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和注意事项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在观看视频之后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教师还应融合劳动教育理念,实现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模拟田地的情境,将体育与耕作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场地上摆放一些“农田”,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类似于农田耕作的体操动作,如弯腰、扭腰、跳跃等。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操与农耕的关联,同时锻炼身体。然后,引入体育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种子投掷比赛”,学生需要模拟种植的动作来投掷小球或投掷物,目标是投中特定的区域。这个游戏既锻炼了投掷技能,又让学生联想到了农田劳作的动作。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教材来提供更多信息。教师可以展示农耕和体育的照片、视频,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以及与体操动作的相似之处。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耕学理念下的体育和劳动的融合。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参与反思和讨论,分享他们在体育和劳动融合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体育和农田劳作之间的联系,并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之外,还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斌锋.“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新教师,2023(03):57-58.

[2]高天保.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2(32):33-36.

[3]杜鹏,卢建彬.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