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研究

崔岩

陕西科学技术馆 陕西西安 710004

摘要: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本文以科普教育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在简单介绍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对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

前言:科普教育活动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将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理念与应用形式融入至科普教育活动当中,让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应用特点与优势形成初步的了解,以思考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和技术应用思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人工智能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发展,也对培养更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重要性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人工智能属于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向青少年群体科普人工智能的理念以及技术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也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青少年在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认知,进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

二、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研究

从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角度,为激发青少年喜欢了解科学知识的热情,帮助其奠定良好的科学是基础和素养,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提升人工智能客服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比赛活动

针对青少年群体来开展人工智能的科普教育活动,首先可以通过设计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比赛活动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参与热情。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特点,可以从信息技术创作的角度,以设计信息技术创作比赛的方式,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意编程、智能设计、科学影像等角度,面向青少年群体征集比赛作品[2]。而在考虑青少年群体知识体系构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比赛活动中具体板块内容的设计,以如下内容为主:在创意编程版块,以Phtyon、Scratch等工具来进行编程作品的创作;在智能设计版块,主要利用Arduino、Micro等进行设计;在科学影像版块,则主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来实现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内容的科普探究。在设计比赛形式与内容的过程中,应能够结合不同地区青少年群体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差异,对具体的比赛活动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调整,让其能够更符合青少年群体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组织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培训

以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为主要目的,还将能够从当地中小学学生群体的科学素质与水平入手,面向不同年级、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活动[2]。对于科技培训活动的设计,主要可以尝试三种不同的培训模式,即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省级培训、进校园的专题培训。中小学校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应能够总结先进地区的培训活动开展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对科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调整。

例如,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围绕编程、创客教育、科普视频等内容设计培训活动形式,可以适当体现活动组织工作培训的相关内容。将专题培训活动作为科技培训的补充形式,将其与校园科普活动结合起来,中小学校应能够邀请专业的信息技术相关专家人员,面向中小学校的青少年群体来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三)营造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环境

从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来看,营造适宜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校园和社会环境,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促进青少年群体学习观念的转变,从而促进其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基于此,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方式,应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以构建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平台的方式,不仅要求中小学校能够固定具有进行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场地,同时也应具备更便捷的互联网平台环境,以便能够为青少年了解和获取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普知识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能够提升对中小学校人工智能科普阵地建设工作的重视,通过合适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来帮助中小学校构建教育平台,从而为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青少年群体而言,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对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营造更适合科普活动开展的环境条件,能够为创新科普活动的形式提供更便利的支持[3]

(四)拓展引入人工智能的校外资源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考虑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多方社会力量的参与,避免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爱好,帮助开拓青少年的知识视野,从而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其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以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在设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能够突破学校的限制,以面向社会群体的方式来帮助引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校外资源,供给青少年群体进行学习和探究。基于这一目的,相关主体在开展科普活动时,应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优质的社会资源。首先可以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联动,引导社会机构与企业等多方力量与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开放性科普资源服务,同时也能够满足教师队伍以及科普人员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目的。例如,高等院校可以与中小学校之间开展合作,开展线下科普活动的方式,将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实验场地等作为线下科普活动的主要举办场地。在此基础上搭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题活动网站,为青少年提供能够进行创意编程作品展示分享与交流的途径,以这种方式将线上线下的科普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对发挥科普教育活动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结合现阶段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科普教育青少年群体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以促进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强国为主要目的,应能够从青少年群体的发展入手,提高对于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结合现阶段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来考虑对具体的活动形式和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让其能够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结合现阶段青少年群体的发展特点,设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激发学习动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入手,以开展具有竞争性质的比赛活动方式,驱动其自主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究与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相关科技培训、营造科普教育环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人工智能的渠道和途径,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闽景.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J].民主,2023,(08):19-20.

[2]商琳琳,董小玉等.科普视频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22,(07):17-20.

[3]李世瑾,顾小清,李睿,等.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内涵、框架与测度[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4):21-23.

[4]张进良,杨苗,谈桂芬.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然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2):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