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何颖施

佛山市顺德区景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尤为关键。城乡高度融合地区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高度融合的地区,既有城市的发展优势,又有农村的资源禀赋。如何在这样的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广东东莞作为实例,分析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城乡融合地区;乡村振兴;路径

引言: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需要注重农村自身的特色发展。乡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是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业态,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实例概况

广东东莞的乡村不仅有工厂,它还与城市紧密相连,具有悠久的历史、特色的景观、以及富饶的村集体以及村民。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列全省第一,东莞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位列全省第二。但目前东莞乡村是缺少关注、缺少话语权、缺少特色的,东莞乡村对于外界的形象是模糊的。如何通过乡村振兴,赋予东莞乡村更清晰的形象,引领东莞未来发展,破解东莞城乡二元矛盾成为东莞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重点在于村镇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2.1东莞的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开启了以专业镇为主导的村镇经济产业发展模式,造就了制造业大市东莞。随着东莞进入以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为主要产业工业 4.0 时代,东莞村镇粗放式的发展带来的产业碎片化、产业低端化、土地短缺化等问题,已难以匹配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过去,东莞依靠丰富而廉价的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以专业镇为主导的“产业城市”发展模式,造就了经济的活跃。但粗放式的发展带来用地破碎、品质不高,大量专业镇的专业化分工仍处在低级阶段,以小规模、低技术含量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为主,集群组织化程度不高。东莞镇村工业园大多建于2000年代 以前,普遍缺乏统筹规划,物业陈旧低效,缺乏完善配套和有效管理。东莞镇村工业园呈现厂房低端、配套低端、产业低端等特征。东莞高品质产业集聚区缺,没有形成具备强大核聚力的“强中心”,各产业园区的整体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高,难以实现对高端产业资源的配置,对于全市经济贡献度有限。经过40多年的城市的快速发展,东莞全市土地开发强度接近极限,土地开发强度达到 49.4%。 东莞亟需加快高水平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谋求新空间。东莞的经济模式为自下而上,土地的管理权、开发权主要集中在镇街和村集体。东莞土地权益集体所有占比很高,东部产业片区集体占比超过80%。东莞全市约有423平方千米的工业用地,其中镇村工业园1965个,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70%,超过80%的镇村工业园面积在500亩以下。集体土地是东莞产业发展用地的重要土地来源。但目前集体产业土地资源呈现零碎化、低效化的特征。因此,要推动东莞产业的集约型连片发展,整合乡村产业土地,腾笼换鸟是关键。以村庄为主要载体的东莞村镇产业经济急需转型与升级,通过集体土地连片整合与活化利用,扭转村庄零碎的出租经济的惯性,在集体建设用地上招引高品质大项目。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展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2.2城市需求与乡村供给不匹配的问题

东莞整体城市面貌较差,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而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有高楼大厦,还要高品质的休闲空间。目前镇村环境和乡村建设相对滞后,人居环境方面问题短板突出,对东莞城市面貌造成负面影响。东莞市民/村民对高品质空间、精神文化内涵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包括生活空间的需求、互动娱乐的需求、精神文化交流的需求。目前村庄形象特色不够鲜明。对群众的精神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关注不够、投入不多、服务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质量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城市人有旅游消费需求,但又不能远游,因此本地旅游消费需求暴增。东莞乡村旅游近年来人气攀升,接待旅游人次达607万,占全年接待游客量的36%。但乡村旅游经营收入约2亿元,仅占旅游总收入的0.5%,这是由于目前东莞乡村旅游普遍缺乏消费业态与优质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乡村空间品质,挖掘创造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场景,是东莞市民需求与乡村品质空间供给的双赢匹配,也是是破解城乡二元矛盾,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三、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

3.1因村镇产业而兴,由村镇产业园破题

以科技赋能,推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通过村级工业园连片整合提升,引进高质量制造业,聚焦产业特色、文化挖掘、乡村品牌的打造聚焦产业与村集体\村民的共成长,改变传统乡村产业简单的厂房、民宅出租模式,引进完整产业链,专业镇之间错位互补,分工合作,以科技赋能,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改革机制、升级产业、再塑格局,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开拓空间。瞄准机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龙头带动整个村镇产业生态链的发展。

3.2以科技强农,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园

依托东莞科技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发展三产融合的农业现代化示范产业园。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化种养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优质乡村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数字电商等多元产业,带来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双重改变,村民与入驻乡村的人才之间的交流增加,实现和谐的、具有活力的乡村民风,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带来乡村新风貌。以东莞著名的农产品荔枝为例,打造东莞荔枝全国性区域品牌;制定荔枝栽培标准、分级标准;推广荔枝数字化精准品控种植。打造数字乡村数据平台,引进科研单位和专家团队,形成数字农业工厂+农业科技项目孵化+新农人创业+乡村旅游体验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基地,依托东莞科技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发展三产融合的农业现代化示范产业园,打造东莞荔枝全国性区域品牌;制定荔枝栽培标准、分级标准;推广荔枝数字化精准品控种植。

3.3打造乡村品牌IP,让乡村经济变网红经济

聚焦年轻人打造乡村文旅IP,将年轻人的热捧的文化带到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年轻人,让年轻人回到乡村,城里的生活方式、城里的文化、城里的产业、带入到乡村,围绕乡村主打产业打造乡村网红IP,形成网红带村红,做出未来乡村样板。通过未来乡村数字平台,将乡村治理数字化、共享经济数字化、农文旅数字化。通过乡村IP品牌打造,将乡村特色产业与年轻人流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吸引都市主力消费人群的乡村文化旅游体验。让东莞乡村成为大湾区都市年轻人向往的网红打卡+文化体验+度假休闲后花园

3.4建立乡村文化新地标,以乡村文化空间赋能城市

激活旧村更新,让村庄活起来。通过挖掘城中古村落的历史内涵,与高速发展中被淡化城市历史相融,重现城市“文化记忆”之地,实现古村文化+城市历史寻根再生。运用“城市艺术策展”的方式,艺术实践激活乡村发展。将城中村空间与艺术进行融合,通过重塑村落文化和空间脉络唤起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环境自觉,利用一些”破败” 的消极空间,通过重新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市民和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重塑乡村文化空间,推动城区品质提升,以旧村更新打造城市文化新标杆,以乡村文化赋能城市。

结束语:城乡高度融合地区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其需求与痛点出发,融入城市运营思维,制定一村一策的发展策略。通过城市乡村的环境提升、产业升级、休闲空间发展,使乡村产业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名片,让乡村成为城市名片中亮眼的一栏。通过让村民切实参与到乡村产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中,提升集体收益分红,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实现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乡村产业与城市产业、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进一步交融,实现乡村与城市和谐共荣。

参考文献:

[1] 刘斯捷.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示范带规划探索 ——以中山乡村为例[J]. 城市建筑,2022,19(17):8-13.

[2] 赵佩佩,胡庆钢,吕冬敏,等. 东部先发地区乡村振兴的规划研究探索——以杭州市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9(5):68-76.

[3] 周琛涵.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D]. 山东:山东体育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