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分析

顾运之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  201399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创伤骨科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优质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的高质量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的同时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住院时间

创伤骨科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创伤骨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提供优质护理,医学界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疗模式。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理念,在创伤骨科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显著的应用进展。“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强调全程治疗的综合性和协同性,涵盖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方位护理[1]。在创伤骨科手术中,该模式强调通过最小侵袭手术、精准麻醉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和术后痛苦。同时,该模式注重团队协作,促使医疗团队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合作,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中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创伤骨科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36岁至65岁,平均年龄(53.19±3.4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35岁至65岁,平均年龄(54.28±3.18)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优质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步骤包括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准备患者进行手术。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正确固定骨折部位,并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同时进行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的高质量护理方法[2]。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正式手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解释手术方案和注意事项。在手术前12小时内,患者禁食,手术前4小时禁水,同时协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避免使用泻药或常规口服液,而是采用开塞露在患者术前2小时辅助患者排便,防止手术中脱水问题的发生。②术中监测: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术中,护理人员要保证各类仪器正常运转,有效预防患者凝血机制损害、低体温等并发症。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器械进行及时清点,核对医疗卫生用具是否与术前登记一致[3]。③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进行镇痛护理,采用心理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在疼痛感较强时,可采用多种镇痛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相结合的方式,但需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初期阶段推荐半流质或流质食物,避免引起不良反应。随着患者康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促进免疫力提升。通过以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指导下,致力于提供更为个性化、全面的高质量护理,旨在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这一方法的实施有望在创伤骨科手术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组间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分组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44)

76.76±3.87

24.54±3.54

观察组(n=44)

60.43±3.76

17.87±3.21

t

19.614

9.046

P

<0.05

<0.05

3讨论

创伤骨科领域一直是医学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因其复杂性和挑战性而吸引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优质护理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治疗方法面临诸多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一项创新。该模式强调通过全程综合性护理,从术前到术后,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全程综合性的医疗护理,实现患者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快速康复。这一理念强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从术前到术后,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关键在于最小化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并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核心理念的贯彻体现了对患者整体福祉的关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医疗服务

[5]

在术前阶段,评估和准备是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医疗团队通过全面的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患病情况和个体差异,为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奠定基础。这一阶段的评估旨在确保手术方案的科学性和个体化,同时为术前准备和手术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患者教育是术前阶段的另一个核心元素。通过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详尽的手术信息,医疗团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康复期望。患者教育的目标是建立患者的信心,增强其对治疗的参与度,同时为患者提供主动管理康复的能力。这种信息共享的方式有助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更为主动地与医疗团队协作。术中阶段的核心在于采用最小侵袭手术技术。这种技术注重通过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护周围组织,以达到更快的康复效果。医疗团队在手术中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更小的切口和更精细的操作,既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又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和创伤感。在术中阶段,精准麻醉管理是确保患者舒适度和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个体化的麻醉计划,医疗团队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疼痛,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生理应激反应[6]。这种精准的麻醉管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还有助于患者更为平稳地度过手术阶段。在术中阶段,医疗团队协作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密切协作,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团队成员能够高效配合,确保手术过程的流畅和成功。医疗团队的协作不仅包括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的畅通,还需要每个成员在手术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术后阶段的核心是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为每位患者制定独特的康复计划。这包括术后锻炼、生活方式建议以及定期随访。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患者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活动,提高康复效果。在术后阶段,疼痛管理是关注患者舒适度和康复进程的重要方面。通过科学的疼痛管理,医疗团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减轻其对康复的影响。疼痛管理的个体化策略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期间,提高其康复体验。通过在术后阶段有效地控制疼痛,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康复活动,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的同时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晓晶,夏晓暖,夏玉琦等.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1):393-394.

[2]房孔珍.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4):113-114.

[3]张艳阳,龚秋菊.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295-296.

[4]卢庆霞,张华清.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3):140-142.

[5]赵玉瑾.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9):75-76.

[6]谢玉清.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04):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