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程机械焊接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探究工程机械焊接工艺

郑栋

身份证号码:62010319870927403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制造业当前的工作中,机械焊接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机械焊接工艺技术和机械焊接性能对制造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关联到后续机械设备的工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因此,我国应重视机械焊接工艺技术的探索和实践,面对存在的不足,引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机械焊接工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根据此,本文着眼于机械焊接技术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机械焊接;工艺技术;实践探索

引言

机械装备生产加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机械焊接技术,两者的联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近年来,虽然市场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有所提高,但工程机械焊接工艺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机械焊接单位有必要及时找出焊接过程中的不足,并正确解决问题,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焊接过程的技术水平。

1. 机械焊接工艺的分类

1.1 气体保护焊接

气体保护焊是以气体作为电弧介质,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是借助焊嘴喷出的一种气体,使其与空气有效隔离,逐步形成有效的保护层,从而在焊接过程中有效避免化学反应。通过在保护层内仔细焊接,能够保证零件的焊接质量。一套完整的气体保护焊设备通常由焊接电源、送丝系统、焊枪、供气系统、冷却水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当选择保护气焊时,所选用的保护气体主要是氢气和氮气。气体保护焊操作工艺方便,焊后焊缝变形小,有利于焊接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空间位置的机械化焊接,焊接设备较复杂,装备价格也相对较高。

1.2 压力焊接

压力焊接是让两个分离表面上的金属原子相互作用,逐步形成金属键,从而使两种金属连接在一起,达到焊接的目的。在实施压焊工艺过程中,焊接人员在实际焊接时应当对焊接工件施加相应的压力,以保证焊接质量。在实际压力焊接中,旋转、摩擦、电阻、膨胀和超声波等焊接类型最为常见。这种焊接在实际应用时,焊接时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能够有效保护焊接安全,进一步提升焊接质量。通常,最常用的是电阻焊工艺。在实施压焊过程中,鉴于焊接工件会受到一定的外力,鉴于外力较大,会造成焊接工件变形,严重时还会影响焊接质量和焊后外观。因此,在压焊工艺的具体应用中,应当提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有效防止零件变形。压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焊接时烟雾和有害气体少,但焊接设备复杂、耗能。

1.3 电弧焊接

电弧焊是制造业中常用的焊接方法。待焊接的金属用作一极,焊条用作另一极。当两极靠近时,形成电弧,借助电弧放电点形成的热量将焊条和金属工件熔合在一起逐步形成焊缝。具体焊接操作需要焊条。焊工焊接时一定要佩戴安全面罩和手套。焊接过程中会形成高强度光源,温度会达到很高。这种方法焊接过程安全性较低,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和事故。

1.4 钎焊焊接

采取钎焊进行焊接时,所选择的焊料要求其熔点低于钎焊时母材的熔点。借助将焊料和被焊接部件加热到高温,使焊料熔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借助熔化的液体焊料,将被焊接部件焊接在一起。在进行钎焊时,只有焊料熔化,母材不熔化,不对被焊部位施加压力,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焊接,形成的应变和应力因素较小。钎焊技术含量较高,对钎焊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在实际选用钎焊工艺时,需要经验丰富的焊接人员或精密的机械仪器来做到对钎焊温度的有效控制。因此,钎焊主要是借助相关机器进行,整个焊接过程中人工操作较少,与其他焊接工艺相比,钎焊的质量和效果更有优势。

2. 机械焊接工艺的应用现状

2.1焊接组织发展现状

就固定焊接工艺而言,还涵盖集中固定焊接和分散固定焊接两种基本方法。在应用集中固定焊接工艺的过程中,焊接车床是唯一的,一般用于小批量机械生产。并且当机械焊接设备具有一定批量规格时,机械生产人员应当进行分散式、固定式焊接生产。具体来说,将焊接工艺划分为节点,根据组件焊接、部件焊接和整机焊接,促进达成高效机械装备的生产和应用。与固定式焊接相比,移动式焊接在地点和人员上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焊接设备会不断地转移焊接位置,使焊接人员不稳定。从机械焊接工艺来看,这种焊接方法用于较大批量的焊接生产。其中,汽车生产装配线焊接是这种焊接方法的典型代表。

2.2焊接方法的应用现状

新经济形态下,多样性是机械焊接方法应用的主要特点。具体来说,互换法、配合法、修补法、调整法等是最常见的焊接类型。在焊接实践中,焊接内容和要求不同,焊接方法的选择也不同。因此,工业生产人员要准确控制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零件差异和焊接精度,确保焊接方法的选择科学合理。具体焊接方法选择过程如下:在机械焊接实践中,如果设备焊接要求比较严格,焊接效率要求较高,施工人员应采取互换法进行焊接施工。根据此,若要做到焊接精度的精确控制,要采取对于具体焊接施工的调整方法。但修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对指定零件要求比较严格,不能随意更换零件。需要注意的是,预留修复余量是进一步提升补焊方法应用质量的关键。在实际过程中,工业生产人员只有参照具体的焊接要求,掌握焊接方法的应用特点,促进达成所选焊接方法的高质量焊接,才能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的焊接质量,促进生产效益的提升。

3. 机械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提高焊工的专业素质

焊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焊接质量。因此,企业应定期对焊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焊接操作人员掌握焊接操作的流程和规范,进一步提升焊接技术水平,了解焊接的具体细节,确保每个焊工合格后才能上岗。另外,企业应进一步提升焊接操作人员对必要焊机的认识,即焊接人员在完成机械焊接任务后,应仔细检查焊接细节,确保机械焊接质量。

3.2严格控制焊接用机械设备的质量

目前,机械焊接主要是借助辅助焊接设备进行的,因此,焊接设备的选择对焊接质量妨碍很大。越来越多的综合高性能焊机和设备被应用于各种焊接工程中。合理使用焊接机械设备能够做到焊接过程中温度、熔点和焊接强度的控制,保证焊接的安全稳定。目前,焊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极大地促进了焊接质量的提高。因此,企业和科研人员一定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焊机的性能,以保证焊接质量的提高。

3.3焊接材料的选择

焊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能够进一步提升焊接质量。焊接前一定要参照相应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国家检验部门应增强对焊接材料的检验,构建材料申请台账制度,避免因焊接材料选用不合格而影响焊接质量。此外,熔点也是选择焊接材料的重要因素,熔点低的材料更容易熔化,从而使焊接更容易。

3.4 机械焊接技术中的计算机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焊接领域。在数字化控制方面,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这种设备能够确保技术手段按照规定执行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同时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借助网络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在机械焊接工艺参数的设定中,能够借助数据共享的方式将通过反复校核的工艺参数进行共享,从而快速进一步提升机械焊接工艺质量的保障。

结论

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进一步推进了各项技术创新的步伐,不同资源的共享也从某种角度上看来得到加强。换句说法,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机械设计和制造行业。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机械焊接工艺将不断创新,相应的问题也会增多。因此,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深化专业研究。尤其是要深化对机械焊接工艺的探索和实践研究,进一步推进设备升级换代,使制造的机械产品适应时代发展,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双利.机械焊接工艺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9(7):82-83.

[2]李明庭,常洲.浅析工程机械焊接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21(20):92-93.

[3]杨立勇.工程机械结构件的焊接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