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杨德怀1     2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前,水利水电在国家和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我国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是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建设项目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在社会运行与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保障电力的供给,国家一直在强化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改进,对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从而确保水利建设项目的质量,保护水利资源的安全。为此,对水利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深入地探讨,对今后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建设施工特征

对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而言,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与建设要求、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第一,由于施工现场的占地面积大、覆盖面广,因此,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的工程量是巨大的。第二,建设环境的复杂性特征。在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多为地形险峻、水流湍急的区域,地形的复杂性对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地基处理工作的进行,与施工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造成了水力发电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第三,关于地基处理的施工,有十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要能够保证地基的强度和稳定。因此,需要通过合理地应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来使得基础处理工程的建设能够满足标准要求[1]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建设质量的原因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有下列三点:

2.1施工地点的土质稳定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多为湍急水流,若地基建于稳定性较差之处,将使水利设施抗滑性能有所下降,进而会严重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年限。

2.2地基渗透。水的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水对地基渗透比较严重,会造成地基龟裂甚至坍塌,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2.3基础沉降。每个水电项目都有一个地基沉降阈值。如果地基沉降超过阈值,整个水电设施将发生破坏性的结构变形,非常不利于整个水电工程的安全性能。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无法避免基础沉降的出现,但是对这一现象我们仍然应该提高警惕。

3、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3.1施工时间的选择

在水利工程全过程中,必须对其施工、交工时间进行合理地安排。首先,为了将水流对施工建设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在确定施工限期的时候,要尽量避开汛期。其次,因为施工的地点不同,水体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最佳的工期就是在枯水期,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流因素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带来的影响。但是必须要明确,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通常是长期的,而在枯水期,工程工期又比较短,所以对工人的工作效率要求也比较高。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针对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2项目图纸与施工的一致性

一方面,设计图必须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如果出现了测量或绘制错误,必须及时修正,确保图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要求,不得随意更改建设标准。

3.3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管理

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隐蔽工程的建设,因为隐蔽工程本身是很难被察觉的,如果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视,将为项目留下巨大隐患。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4.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在目前水力和水电设施的运行阶段被广泛使用。而且该技术可行性强,效果稳定,适合于地质复杂、交通不便的情况,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为了使锚固技术能够进一步发挥其优势,首先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场地地基情况,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地理环境和其他条件因素明确了基础处理的具体施工参数,并以此为根据设计制定基础处理方案。需要指出的是,锚固技术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清楚把握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地质,地形以及水文方面的具体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借助于锚固技术的使用,有效地促进基础处理施工效果的优化,继而可以确保工程的整体稳定性[2]

4.2软土处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软土路基问题,因此软土处理技术使用频率较高。在具体的基础处理施工当中,对于软土地基的优质控制能够达到改善施工现场地质环境的目的,并进一步推动后续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了保障。同时,优质的软土处理技术在提高工程实际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通过将科学技术工艺合理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过去的软土施工作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但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发挥软土处理技术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施工人员就需要提前了解清楚施工现场具体地质情况,并且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对软土处理技术科学运用,从而增强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

4.3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施工技术也是目前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施工技术,为了保证该工艺的使用能够促进基础处理施工效率的提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施工前准备。粉喷桩技术推行之前,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整理,使施工现场无杂物、无垃圾等情况出现。2.查明桩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依据施工图纸进行精准测量,结合放样、放线作业进一步提高桩位定位精准性。同时施工人员也必须要加强对于桩标位置的关注,保证其桩标位置能够满足指定的设计要求。3.测定桩高程。应当指出,当桩高程一定的情况下,选用测量方法绝不能只凭过去的经验,而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尽力地降低测量误差的产生,提高桩高测量精准性。4.明确垂直高度。在喷粉桩施工技术中,应保证桩体垂直角的偏差必须低于1.5%的标准垂直角,不然就会影响喷粉桩技术的实施效果,乃至于影响整体地基处理的结构质量。5.加入外加剂。施工人员在实施粉喷桩技术时,一般都会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在这一阶段,外加剂的添加一定要参照项目具体状况,并调动丰富的施工经验进行合理判断。

4.4预应力管桩施工

在当前阶段的基础处理施工当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运用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处理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在具体的施工当中,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的运用具体有先张法、后张法等,不同的施工工艺在运用过程以及效果上都会表现出显著的区别,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过程中,也会涉及锤击法和静压法等方法的使用,此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基础处理的具体施工情况,对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落实,以满足规范要求[3]

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处理技术对工程的运营效果、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和建筑物使用年限有很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的重视程度,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地勘察,在此基础上充分融合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汤启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105.

[2]谢晓芳.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5):46+48.

[3]徐世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