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王璐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621000

摘要:心理健康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也与高中教育阶段的教育特征有关。自学生升入高中之后,高考便是他们人生面对的第一次重大挑战。许多学生由于无法承受升学压力而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其直接降低了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失去了备战自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以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来度过高中这三年值得纪念的生活,教师应以积极心理学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教育教学

高中是学生思维活跃和心理敏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意识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加之高中学生的生活节奏十分紧张,承受着高考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和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和稳步的提升,将相关的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借助网络高速传播,从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幸福教育的推广。

1培养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必要性

1.1成长教育需要

高中生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还要疏导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多数高中生在家庭成长中都受到了很多的溺爱[1]。只有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才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1.2社会现状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很多高中生都因为抗挫折能力不强而出现了一些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够用理智去思考,而是采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这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高中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使社会能够以良好的态势发展,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3个人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很多高中生往往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生活能力却比较弱[2]。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一旦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能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需要。

2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

针对传统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是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的扩充、加深与改进。相比传统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于个体心理健康的正导向,并且,它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让学生可以培养出积极的心理品质,面对生活的时候更加积极乐观。事实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针对高中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强化他们各自人格力量与优秀品质的途径。此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修补他们的心理缺陷与心理伤害,让他们可以更容易的挖掘自身的力量和潜能,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还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避免他们遇上心理问题。

3提升学生自身的优势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重视学生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发现每个学生具有的积极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心理教师既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掘学生内心具有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掌握每位学生具有的心理需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具有的美德,提升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此一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学生遵照社会规则,让学生看到未来的曙光;第二,指导学生释放积极情况。心理健康教育中引诱积极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增加自身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心理能力,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引诱积极情绪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大其思维领域,增强学生的受挫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与逆境能力,能够在消极的状态中快速恢复能力。增加个体的生理资源无形中形成和心理健康有关的积极心理品质;

4通过创建积极健康的情境让学生感知

教学中引入生活相关的情境会更容易让学生感知到积极的心理带来的影响,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关于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场景,也可以是虚拟的、想象出来的场景。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都要和教学的目标相联系,从而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更好的养成积极的心态。比如可以创设学生加入某个社团这样的情境,在社团里,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去完成某一项任务。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团队,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成员之间合作顺利的重要性,体会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定位,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自信心,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的积极健康。

5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让高中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学举措,将对高中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在每一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都应该主动分析高中生的品质缺陷,以学情为主来确定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向与内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生触动学生心理,使学生们深受感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每一个高中生的行为习惯与处事方式,通过外在行为表现来分析高中生所存在的品质问题。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来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确立明确的目标,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抗挫折的练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雪梅.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9.

[2]尹长君,孙雪,赵伍.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9(10):190-191.

[3]刘睿晗,谢应翠.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