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洪涝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地铁洪涝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温孟华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21世纪以来,地铁灾害时有发生,包括地铁火灾、地铁洪涝灾害(地铁水灾)等。近年来,极端暴雨频繁发生,许多城市出现“市里看海”的内涝现象,地铁出现洪涝灾害的风险也随之提高,对我国公共交通安全造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地铁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内在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铁洪涝灾害;形成机理;防治措施

1地铁洪涝灾害形成机理

以往的研究主要将地铁系统的主要灾害类型归为火灾和恐怖袭击。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灾害频率的增加,地铁系统面临的灾害类型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人们对地铁系统的灾害类型进行了更为详细和全面的研究,发现地铁系统的主要灾害类型还包括列车事故、自然灾害和系统水灾等。地铁洪涝灾害(或称地铁水灾)是指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失效或降雨过大等原因,导致地铁隧道内积水严重,影响地铁运营和乘客安全的灾害。地铁洪涝灾害往往会对城市交通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地铁洪涝灾害的特点一是地铁洪涝灾害的复杂性,地铁洪涝灾害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铁系统的结构复杂,地铁系统由地下隧道、车站、排水系统等构成,结构复杂,难以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排水和管理。其次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洪涝灾害类型和特点也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后排水系统的复杂性,地铁系统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沉淀池等,排水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应对洪涝灾害的难度,因此地铁系统灾害发生的原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二是地铁洪涝灾害的连锁性,地铁系统的灾害影响范围广。地铁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地铁运营受阻,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地铁运营受阻,会对城市的交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地铁洪涝灾害还可能导致地铁车站、车辆等设施受损,增加地铁的安全风险。另外,地铁车站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等也可能受到影响,增加城市的安全风险。地铁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地铁车站、车辆等设施受损,增加人们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同时,地铁停运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进一步加剧人们的焦虑和恐慌情绪。

2地铁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2.1完善灾害主体层面的管理措施

一是要提高受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铁洪涝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让乘客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增强应对灾害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演练,定期组织地铁洪涝灾害应急演练,让乘客亲身体验应对灾害的情境和方法,提高应对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还需要提供应急装备和救援设施,地铁站点应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应急照明设备、应急通讯设备、应急食品和水等,让乘客在灾害发生时有更多的自救和互救资源。提升救援效率低的问题,首先是要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要加强救援队伍的急救培训,提高其应对洪涝灾害的技能和知识,包括救援技能、安全知识、心理疏导等。然后是要建立应急预案,地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并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最后是要加强协作,救援队伍应与地铁公司、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对救援队伍也可以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在每个地铁占内配备灾害应急网格员,在以5个左右的周边地铁站内建立应急管理互助小组,由于洪涝灾害发生可能不止一个地铁站受到威胁,互助小组可以整合应急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关于地铁洪涝灾害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人数按不少于50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进行配备。队伍组建后,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保持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2.2提高灾前暴雨预警准确度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包括气象雷达、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等,以及地面水文监测站、水位监测站、雨量监测站等,及时掌握气象和水文信息,提高预警准确度。二是采用多种预警手段,包括短信预警、微信公众号预警、电视台预警等,以覆盖不同人群,提高预警的覆盖率和准确度。三是制定科学的预警标准,包括降雨量、雨强、洪水水位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预警准确、及时。四是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包括发布预警内容、发布预警等级、发布预警区域等,以便公众及时了解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五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对历史气象和水文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暴雨情况,提高预警准确度。

2.3加强消防救援过程中送风输氧

当大量积水进入隧道,造成列车停运,人员被困列车中,应及时向列车周边补风、向列车内送风,防止因缺氧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在车站环控系统停机的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可携带多台移动送风机接近列车,以增加列车外部空气流动进行补风。也可利用消防排烟车的送风功能,通过架设管道送风增加氧气含量。当隧道内积水水位较高时,若水位在列车车窗下沿,可采取破窗的方式进行通风。若水位超过列车车窗下沿时,可在列车车顶拆除车顶空调,开辟送风通道。

2.4站内环境和站外环境管理

一是要提高站内环境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首先要加强站内防洪排涝能力,新建地铁站时要考虑到防洪因素,提前规划地铁站内部的防洪排涝系统。设计防洪排涝设施时,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水位高度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确保防洪排涝效果满足需要。对老旧地铁站也可以通过加固排水设施等措施来提高站内泄洪能力。例如,加固原有排水管道或是新建排水管道等方法,来保证地铁站内防洪排涝设施的正常运行。地铁站和周边的排水系统联通后,可以通过增加抽水设备的数量和容量,使地铁站内防洪排涝设施的泄水速度更快,从而减少站内淹水的时间和深度。然后要安装防水设施,如隧道内壁、地铁内增加防水涂料、站内加设防水墙等,防止水的渗透和侵入,地铁站内的电缆、电缆桥架等设施,也应进行防水处理,避免因水淹而导致的电气事故,为保障地铁站场区的安全,也需要建立对地接地系统,以确保大面积遭受雷电影响不至影响地铁站的正常运营。建设防洪设施,如挡水墙、拦水坝等,以避免洪水的侵袭。提高站外环境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一是提高站外泄洪能力。可以在地铁站外周边建立起一处低洼的花园,雨水可以在花园内部积聚,等到降雨减弱后缓慢泄入下水管网。同时,雨水花园也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建设路面的地下径流系统,通常设置在人行道或者马路上,通过集雨机构将雨水引入管道,最终将雨水泄入河流或渠道中。建设雨水大坝,当下游河道出现不堪重负的情况时,将会通过大坝控制雨水的流量,使之不会对下游河道造成影响。另外法桥排洪是一种将过量的洪水引入到江河等天然水道中的技术手段。其通过设计的水位控制口将洪水引入到预定的天然水道中,降低城市內雨水积聚造成的影响。二是加强站外防洪涝设施建设。根据地铁站周边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在洪涝高风险区域加装防水板材或者反渗透膜,降低水分渗透的风险。对于建设年限较久的地铁站,可以通过更换新的防水材料进行加固。对于站外周边容易出现积水、漏水等问题的区域,加高地铁出入口高度。

3结束语

上文对运营期的地铁洪涝灾害的生成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探索,研究结论有助于实现我国地铁的科学决策和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士军.地铁洪涝灾害事故处置难点及救援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8):1160-1162.

[2]谢桥军,罗伟,欧阳院平,等.武汉地铁黄浦路站防洪涝水位及预警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