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刘婉雯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引言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是要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因此,分析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研究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离不开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拓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从生产力角度看,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本国移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资本主义的资本、技术和管理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本质上表现为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一是,可以吸引外资。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很多的人口,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劳动力,同时还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很多发达国家看好中国市场,开始投资于中国市场,创立了公司和工厂,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外来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这些外来的公司和工厂会把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来中国,促进了我国公司和企业的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可以预见,这将大大增强国际社会对实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有力遏制逆全球化的浊浪,为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助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赢共享崇高目标做出伟大贡献。

、政策及建议

(一)国内政策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果断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经济不下滑!我们看到政府实施了一项在两年内完成4万亿的投资计划,积极促进家电等消费品下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国内需求。针对这次危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们首先要发挥制度上的优势。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人民都参与国家的经济生活中来。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集中全国力量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奋斗,把经济薄弱的环节建设上去。充分发挥民主的优势,让群中参与经济发展中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金融监管

如果一国在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上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就难以从这股浪涛中抽身而出,而足难以保证自身的经济安全。因此加强金融监管足最中之重。

3、做好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下调人民币贷款利率及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我国主动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降低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表明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已经从控制通货膨胀转移至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上来。目前,就我国的基本面而言,宏观经济仍应继续以保持平稳增长为主。上半年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利率一直往上调。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到来,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越来越强,大宗商品价格所带来的通胀压力,在未来几个月将会不断得到缓解,通货膨胀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不再会是首要问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民间消费受到根本性的冲击,未来一两年由于出口大量减少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因为这些负面影响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央行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正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是预防性的举措。

4、解决好国内问题

首先拉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现代社会各国之所以要靠消费驱动经济,是因为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足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足经济增长的瓶颈。由于受到出口下滑等诸多因索的影响。中国工业企业不得不延缓生产速度,减少新的投资增加。目前的状况是:产能过剩,外需没有,内需打不开。这种情况压制了中国物质产业的增长,使物质产业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刺激内需,中国可以采取诸如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刺激中国农村人口的消费是拉动国内需求的关键,农村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瓶颈。

(二)国际政策

   1、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厚植经济全球化新动力。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创新增长方式,第一,要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第二,要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把实施创新政策的力量汇集一处,做到理念上有共识、行动上有计划、机制上有保障。第三,要处理好开发智能产业与创造新就业机会的关系,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世界各国重拾信心和希望,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2、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序进行。第一,打造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第二,打造新型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第三,打造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第四,打造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三)机会与威胁

技术进步迟缓,缺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突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技术进步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自经济全球化进程伴随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启动以来,技术进步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15世纪末世界造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助推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步入工业化时代,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吸纳的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国,所产出的商品远销异国他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扩大。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主要获益者,理应承担起继续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责任,但是事实上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反全球化的呼声一直很高,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真正获益者并非多数人,而是极少数私人垄断资本。所有这些引起了发达国家内部大量普通民众对经济全球化的强烈不满,一些极端政治势力借此进行政治投机,利用反全球化宣传拉选票,将制造业衰败和工人失业的责任归结到别国头上,进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逆全球化浪潮兴起。

结语

置身全球化浪潮,国家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完善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