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策略

曹凤

阳江市实验小学 529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政策广泛落实的今天,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综合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不仅能夯实学生的美术知识,也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拓展了路径。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完善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合理地方法将传统文化要素与课堂活动相融合,只有优秀文化与现代美术技法科学结合,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除此之外,也需要教师立足传统文化要素,深入探究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及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浸润传统文化;有效策略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国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的历史财富,它融合了无数先人的卓绝智慧,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树立学生正确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一些教师固守传统教学观念,过度强调美术技能技巧训练,课堂没有活跃的氛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让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可打破当下教学现状,增强课堂环境的趣味性与灵动性,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活动亲自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深层次感知传统文化浸润教育的内涵。对此,笔者从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入手,提出了几点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1.可以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传统文化包含了绘画、雕塑、陶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也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理论和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不仅如此,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也能提高学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艺术修养的显著提升。

2.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历史传承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根源,从而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自信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进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对比古今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条璀璨星河,不仅将各阶段的发展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与人们的具体经历密切关联。所以,传统文化是对古今生活的有效记录,教师将传统文化科学合理的浸润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既能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宣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宣扬和传承。以“未来的建筑”这堂课为例,教师可通过图片、短视频的方式将古今建筑物逐一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快速探寻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这样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更一定的认知与了解,并深刻感受到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从而端正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建筑艺术发展产生更大希望。就笔者来看,在实施古今文化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时,需要教师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宣扬与继承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持续优化的过程。

2.阐释水墨内涵,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水墨画是我国国画史的主流。教师要对这方面的课程给予一定投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高层次的认知,并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创作欲,使其美术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具体来讲,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经典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研究水墨画的兴趣。在授课时则将大部分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捕捉水墨画的色彩特点,并对图画中的形状和线条等进一步分析,逐步掌握此种画作的表现方式及结构特点。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将李可染的代表作《万山红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意境表现,并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该画作用大量浓郁明艳的色彩描述了祖国河山的大好风光,教师在教学时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素材,让学生掌握用墨手法、明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吹墨法或拓印法等方式绘制出丰富且灵动的图景作品。

3.欣赏手工艺品形式,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形态

美术欣赏是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认知的重要支撑。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需要教师将与传统文化艺术有关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中。就笔者来看,要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力度,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再将民间美术作品带入到课堂中,通过详细介绍让学生对其中的价值、形态和内涵有深刻地认识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比如,在“元宵节里挂彩灯”这堂课上,将“会动的剪影”“画扇面”等多章节内容整合在一起,从材质、工艺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讲解,让学生获取更多手工艺品知识,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绘画出不同风格的彩灯,由此一来,既增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乐趣,又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猜灯谜的风俗。

不仅如此,扇面也是极具文化底蕴的非遗产代表,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将扇面的相关内容带入到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经典扇面书画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再要求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民俗文化中有关扇面的内容全部绘画在纸张上,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态的认知和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素质教育需求,主动探寻美术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深入到美术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与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全方位浸润,以培养审美健康、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优质人才,为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章芳芝.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6):12.

[2]杜玉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浸润教育[J].学园,2017(23):12.

[3]俞寅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情感读本,2018(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