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蔡秋桂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感染科  361100

摘要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医学疾病,其患病率很高。目前我国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由于该疾病造成的巨大危害,它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公共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中约15%~40%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衰竭或晚期肝癌。乙肝在我国的肝炎患者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乙肝病毒感染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治疗并不利。因此,关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营养护理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药物依赖性、进行健康教育并促进康复。我们将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7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具体的报告如下。

1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包括42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18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岁,标准差为1.8岁。在实验组中,32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10例患者被诊断为丙型肝炎。对照组包括35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介于20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标准差为1.6岁。在对照组中,30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5例患者被诊断为丙型肝炎。所有患者都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确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肝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患者心理状态

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常常面临恐惧和消极思想。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通常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表现出精神紧张的情绪。同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导致患者对病情的恶化感到恐惧,有些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急躁的情绪。此外,病毒性肝炎患者也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感。这种疾病的病情较为复杂,如果药物治疗进展缓慢,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的情绪。此外,患者也可能因为经济负担而感到担忧。病毒性肝炎患者往往容易失去信心,因为他们的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进展和康复前景了解有限,这也导致他们对战胜疾病失去了信心。

1.2.2心理护理

实验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心理医护,具体方法如下:

1. 与患者进行定期沟通交流。医护人员应经常与患者交流,用心倾听患者的声音至少30分钟。这样做可以让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愿。

2. 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病毒性肝炎患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自己病情和相关知识的信息。医护人员会根据肝脏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心理状况对康复的影响,向患者详细描述病情。他们会让患者了解防护措施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并解释常见肝脏疾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以有效控制肝炎病症的传播并保护患者自己。

3. 建立患者的支持系统。医护人员不会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也不会涉及经济和工作问题,而是会安慰患者情绪,避免亲友讨论病情。

4. 指导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医护人员会使用释放压力训练、医治和触碰医治等方法。他们会正确引导患者释放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尽早恢复精神,并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5. 对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首先会庆贺,然后指导他们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并定期进行检查。他们建议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食物、高纤维食物、低热量食物、口味淡的助消化食物、蔬菜和水果。患者必须严禁刺激性食物,停止吸烟和饮酒。在居住环境方面,家属应为患者准备安静舒适的房间,并定时通风。在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应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此外,家属应理解患者,并在关心照顾患者的同时,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保持患者愉悦的心情。

6. 对出院后的患者,医务人员会进行随访和用药心理护理。对于康复期的患者,建议每20天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可以每1-2个月复查一次。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心理状况,并提供及时指导。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应立即返回医院治疗。

1.2.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的病症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病症和体征有较大的改善;无效:患者的病症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2.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2

21

85.1%

对照组

35

20

74.3%

x2

9.438

P

9.438

实验组效果显著42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5.1%。对照组有效率35例,有效率20例,总有效率74.3%。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效率高,差别有应用统计学意义(x2=9.438,P9.438)。

2讨论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它们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具有高传染性和难以治愈的特点,给临床观察和护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医治和预防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乙型肝炎病程长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一些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因此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病程长且存在多种并发症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并发症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研究表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医护有助于克服心理障碍,取得显著效果,并能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因此,本研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医护对患者的总有效率远高于普通护理方法。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比普通护理方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依靠护理人员不断增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努力丰富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免疫力和临床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值得的。

参考文献

[1]段芳胡.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理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6,11.

[2]李良燕.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8(12):121.

[3]罗霞,龙鑫,陈天敏.心理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18):313-314.

[4]孙秋兰,潘琳,周志慧,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焦虑患者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09(13):134-135.

[5]卢燕飞,朱彩兰.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0(12):26-28.

[6]孙秀峰.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0(6):264-26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