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顾自明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难发现的是,很多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他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导致他们经常出错,教师若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所以在教学环节,教师需要认真整理学生们的错题集,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题目,让他们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后续掌握正确解题思路以及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育意义尤为突出。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不同学生因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出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的实际情况,限制了学生在数学解题能力方面的发展。因此,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以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

1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小学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去解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因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导致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抗拒情绪。但是,在培养解题能力的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师生往往缺少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限。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其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解题,通过共同思考和协作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理论化的特点,但是如果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2归纳题目特点,积累解题通法

为使学生有效结合已掌握的解题思路解决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对题目的理解,归纳不同应用题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解决应用题的通性通法,进而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信息的理解,运用相关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以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为例,讲解完圆的周长相关知识后,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相关的应用题,具体如下。(1)妙想要为半径是3厘米的圆形小镜子围一圈丝带,她现在有18厘米长的丝带,估一估,够吗?(2)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3)有一个一面靠墙、另一面用篱笆围成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形养鸡场的直径为6米,篱笆长多少米?学生解决上述三个应用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上述题目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从而辅助学生归纳出如下圆的周长相关应用题的特点:(1)题干中的事物(小镜子、车轮、养鸡场)均与圆相关;(2)题干均提供了圆的半径或直径等相关信息;(3)问题均与长度或距离相关。这样一来,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便可以顺利归纳题目特点。此后,教师可以出示新的应用题:某汽车车轮的直径为0.5m,汽车行驶到1km时,车轮大约转了多少圈?(结果保留整数)学生通过阅读题干便可以发现这一应用题与自己归纳的圆的周长相关应用题的特点相符,进而认识到本题与圆的周长相关,并在进一步解析题目的过程中把握数量关系,即“行驶距离=车轮的周长×车轮转的圈数”,最终求出答案。由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题目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而迅速判断该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并顺利地解决问题。

2.3优化审题训练,培养审题习惯

审题是学生展开数学解题学习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明确、解题方法的选定起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时,教师就要在帮助学生夯实解题基础后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展开审题训练,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审视数学问题的题干信息,梳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以及求解问题,进而得到“掉入题目陷阱”审题误区情况的规避,实现一针见血地高效解题。

2.4回顾解题思路,加深解题印象

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某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主要原因在于思考深度不足,没有真正把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定期回顾以往的解题思路,可以采用指导学生写解题笔记、定期复现题目等方式。以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如下应用题:做一个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至少需要面积为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完成习题讲解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解题笔记,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整理过程,要求学生在解题笔记中呈现以下内容:求所需铁皮的面积,计算水桶的表面积。题干明确了“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因而计算时只需要求水桶的侧面积加上一个底的底面积即可。这样一来,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有效分析“需要算哪几个面”,从而重点关注“求圆柱一个底的底面积”这一信息。此外,在第二天的练习课上,教师还可以本题为引,与学生共同回顾圆柱表面积公式,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公式的记忆,又可以提升学生根据不同圆柱的特点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在单元复习课上再一次复现本题,引导学生简述本题的解题思路。

2.5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效的策略之一。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认真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为较强的解题能力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质量,同时还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0):30-32.

[2]刘跃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97-98.

[3]杨旭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0):71-72.

[4]李维兴.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