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教育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教育模式分析

孙晓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跨文化交流成为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中俄跨文化交流的背景及其对俄语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俄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材、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俄语教育模式的策略,包括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本土化教材、加强师资培训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俄;跨文化交流;俄语教育;优化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换,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国高校间的教育合作也日趋紧密[1]。在这个大环境下,中俄高校间合作办学模式也日益成熟,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利用两国间优势教育资源,改变人才培养单一化的现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同时,可以改变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能力。在这个背景下,俄语作为中俄交流的重要语言,其教育模式亟待改革与优化。本文将分析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教育模式的现状,并探讨优化策略。

1 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教育模式现状

1.1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俄语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会死板地运用语法规则,难以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2 教材缺乏本土化

大部分高校使用的俄语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针对我国学生特点的本土化教材。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俄语文化,从而影响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3 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中俄交流的不断深化,对俄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俄语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许多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经验,难以胜任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俄语教学。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的俄语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教育模式优化策略

2.1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俄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授俄语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俄语语境[2]。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在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提高教学质量。邀请外籍教师参与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俄语语言环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四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成果。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五是加强中俄合作办学。加强与俄方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教育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交流项目,增加学生赴俄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俄语实际应用能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2 开发本土化教材

本土化教材根据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写,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人才。本土化教材充分整合中俄双方优势教育资源,将俄罗斯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本土化教材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播俄罗斯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应根据我国国家战略和发展需求,确定教材的主题和内容,使之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对中俄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材开发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组织中俄双方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化表现形式,使教材内容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中俄两国发展变化和教学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材内容,保持教材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2.3 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俄语人才,教育机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一是提高俄语听说能力培养比重。在优化课程设置时,应着重提高学生的俄语听说能力。增加口语、听力、视听等课程的课时,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熟练运用俄语进行沟通。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实践活动,如俄语角、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语言技能。二是强化文化素养教育。在中俄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课程设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俄罗斯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通过对比中俄两国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俄语。三是注重实践与应用。为了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俄语人才,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与应用。增设实践类课程,如俄语翻译、商务俄语、旅游俄语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此外,加强与俄罗斯高校、企业等实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四是灵活调整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结构。在保证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专业课程。此外,适时更新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3 结语

总之,在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教育模式亟待优化。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本土化教材、加强师资培训、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等措施,有望提高俄语教育的质量,为我国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敏.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俄语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外语教育与发展,2018, (3): 45-49.

[2]李丹阳.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俄语语言文化教学[J].外语教育与发展,2019,(2):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