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次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护士分层次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华咏蕾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300

摘要:目的 为了全面提高产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文章针对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从2021年开始,选择本院产科护士共计8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具体层次将计划分为护士长、N4护士、N3护士、N2护士、N1护士和N0护士,对其落实内容存在明显差异的管理工作,分别就2021年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本院在落实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质量相较于分层次工作实施前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 在产房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分层次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得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可以在今后产房护理管理工作中逐渐普及。

关键词:护士分层次管理;产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觉醒,再加之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医院针对护理管理方式不断进行细化。产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于保障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仅是使用一刀切的标准和内容进行管理,对于不同层次人员的具体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可以结合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实际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管理工作内容,使得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故此,就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分层次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研究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一般资料

从本院产科中挑选80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年龄总体介于20~4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1.5±1.5)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职称包括了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人数分别有5人、22人和43人,本科、大专的人数分别为53人、17人。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在年龄、职称以及学历方面的一般性数据差异,经过对比之后发现不够明显(P>0.05)。

1.2研究方法

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分工也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如下:一是护士长管理。因为工作时间较长,护理工作经验积累较为深厚,负责整个病区的护理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要针对病区的人群数量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数量合理排班,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项意见全方位进行总结。二是N4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及疾病护理常规,制定科内护理计划并组织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护理服务。关心专科发展,负责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参加病区重大手术、特殊抢救病人的病例讨论及临床护理工作,协助组织科室危重、疑难护理病例讨论,并查询资料发表独到见解。科室开展新技术、手术时,循证制定相应护理常规。三是N3护士。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及疾病护理常规,制定分管病人护理计划并落实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护理服务。独立完成病区危重、大手术及抢救病人的临床护理,负责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参加科室重大手术、特殊抢救病人的病例讨论,参加科室危重、疑难护理病例讨论,查询资料发表见解。遵循病区专科质量标准,并持续改进。参与教学带教和护理科研工作。四是N2护士。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及疾病护理常规,制定分管病人护理计划的并落实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护理服务。独立完成病区专科常见疾病的的临床护理。五是N1护士。在上级护士指导下,独立实施护理工作,培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学习并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分管病人护理计划的并落实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护理服务。积极学习病区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轮转期内的护理查房要求和业务学习任务,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协助上级老师做好护理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协调管理工作。六是N0护士。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培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习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分管病人护理计划的并落实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注册合格后要能逐步独立胜任病区护理的各项班次。认真完成病区要求的教育项目清单,出科考核合格。

同时,本院在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实施之后,选择对护理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考核,包括了护理工作内容、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并结合考核结果,对于护理人员薪资水平、职位等方面进行调整,及时进行通报以及批评,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1.3研究观察指标

一是就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从基础护理工作服务、病房护理、护理知识、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各项指标的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越高。

二是就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实施之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别选择2019和2021年的120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大致可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层面。

1.4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人员在搜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之后,选择利用SPSS 26.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工作,护理工作质量数据属于典型的计量资料,分别利用(±s)、t表示和检验,护理工作满意度属于典型的计数资料,分别利用[n(%)]和X2表示和检验,P值小于0.05,代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

2、研究结果

2.1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

通过观察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本院实施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升(P<0.05)。

表1 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对比

研究小组

基础护理工作

病房护理

护理知识

职业道德

实施前(n=80)

83.15±3.26

85.24±3.16

88.23±4.12

87.34±3.16

实施后(n=80)

95.27±2.65

96.36±2.18

98.34±3.75

98.87±1.23

t

13.636

12.734

14.249

12.746

P

<0.05

<0.05

<0.05

<0.05

2.2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表2中的数据则是反映出在护理分层次管理模式实施之后,本院产科护理人员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表2 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研究小组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实施前(n=120)

49

45

26

94(78.3)

实施后(n=120)

73

38

9

111(92.5)

X2

16.781

P

<0.05

总结

产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维护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人身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孕妇在外界环境以及自身不良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到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之前笼统的护理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内容要求,对于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护士分层次管理也是目前产科护理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全新护理管理工作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对于产科护理服务在水平和质量方面提出的全新需求。这种分层次管理模式能够基于护理经验以及护理水平等多个方面针对护理人员进行层次划分,并使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管理,确保对应层次的护理人员能够在落实基础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护理工作水平[3]。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层次管理并非进行等级层面的划分,反而是针对护理职级存在差异的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及管理,确保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都能够全面提升,并非单纯着眼于护理人员自身的评分,而是更加关注护理质量宏观层面的提升,在护士分层次管理工作实施之后,各层次护理人员都能够负责本职工作,使得产科护理工作体系变得越发完善。

本次调查研究中,本院将护理人员大致分为护士长、N4护士、N3护士、N2护士、N1护士和N0护士并就其分工明确进行划分,同时就其护理工作质量定期进行考核,结合考核结果适当进行奖惩。结合本次的调查研究结果看来,相较于分层次护理工作实施之前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P<0.05),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P<0.05)。这也代表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分层次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保障各层次护理人员在落实其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保障各层次护理人员能够发挥作用,护理工作质量能够明显提高,有助于患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在今后的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肖华,王雪冰,梁少霞.分层次管理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综合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2):177-178.

[2]刘小慧,马婷婷,蔡文晓等.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8):1126-1128.

[3]丘然.分层次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