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与处治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与处治办法

程峰

东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本文对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与处治办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首先介绍了纵向裂缝类病害、横向裂缝类病害和鼓包类病害的特点及成因,为病害的快速识别和分类提供了参考依据。接着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病害类型的处治办法,包括纵向裂缝类病害的处理方法、横向裂缝类病害的处治方案以及鼓包类病害的处理措施。最后,探讨了现有处治办法的评估与改进,以及新技术在沥青路面病害处治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提高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水平和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处治办法;评估与改进

引言

在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中,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路面材料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负荷的增加,沥青路面经常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裂缝、坑洼、龟裂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因此,研究沥青路面病害的类型及其相应的处治办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旨在对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进行系统地分类和解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提出相应的处治办法。针对每种病害类型,我们将依次介绍其主要特征、成因机理以及相应的处治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提供给交通工程师、道路维护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一个全面了解沥青路面病害的框架和知识体系,为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路面病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最终,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化对沥青路面病害的认识和处治研究,提高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为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1.裂缝类病害

裂缝是指沥青路面因为基层材料的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而形成的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龟裂。基层材料在路面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收缩现象,同时,不同温度下的热胀冷缩也会对路面产生影响。当基层材料受到这些因素的作用时,其尺寸会发生变化,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这些裂缝通常沿着交通流的方向延伸,并可以出现在道路的中线或车辆行驶轨迹上。纵向裂缝的形成对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造成了影响。这些裂缝可能会增加水分的渗入,并在变化的温度下扩展和加剧。横向裂缝指沥青路表面出现横向开裂,通常与温度变化和交通荷载有关。纵向裂缝指沥青路表面出现纵向开裂,可能由基础沉降、材料老化等引起。网裂是指路面表面形成网状裂纹,通常由反射裂缝或基础问题引起。龟裂是指路面出现类似龟裂的小裂缝,可能是由于材料老化、沥青质量问题引起。

2.变形类病害

沥青路面的变形类病害主要包括拥包、车辙、沉陷和翻浆等。拥包是指路面局部出现隆起或凸起的现象,通常由于基础问题或沥青混凝土层结构损坏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修复基础问题,并重新铺设变形区域的沥青混凝土。车辙是指路面出现明显的车轮压痕或凹陷,主要由于交通荷载引起。对车辙的处理方法包括补充沥青封层,或进行局部修补,如冷补或热补。沉陷是指路面局部下沉的现象,可能与基础沉降或土壤问题有关。解决沉陷问题的方法涉及修复基础问题,并重新铺设变形区域的沥青混凝土。翻浆是指沥青表面出现波浪状翘起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沥青材料的问题引起。对翻浆的处理方法包括重新铺设平整的沥青混凝土层,确保质量合格。这些变形类病害会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度,因此及时的检测和维护是确保道路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修复措施通常涉及对具体病害的分析和相应的工程手段,以恢复路面的结构和性能。

3.松散类病害

沥青路面的松散类病害主要包括剥落、坑槽和啃边等。剥落是指沥青表面材料出现剥离现象,通常是由于沥青层与基层的黏结力不足或沥青质量问题引起。处理剥落的方法包括补充适当的表层封层,以增加表层的粘附力,或使用高黏度沥青混凝土。坑槽是指路面表面出现凹陷或坑洞,可能是由于材料疏松、基础问题或其他因素引起。处理坑槽的方法包括修复基础问题,填充坑槽,并重新铺设表层,以确保路面平整。啃边是指路面边缘材料被剥离的现象,通常由于交通荷载或缺乏支撑引起。处理啃边的方法包括补充边缘支撑,修复缺陷,并使用高黏度沥青混凝土,以提高边缘的耐久性。这些松散类病害会降低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可能导致行车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二、沥青路面病害处治办法

1.裂缝类病害的处治办法

纵向裂缝是指沥青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延伸的裂缝,常常是由于路面收缩或伸展产生的应力导致的。对于轻微或表面裂缝,可以采用热补料修补方法。修补过程中,先清除裂缝附近的杂物和碎块,并将裂缝加热,以确保与补料的粘结质量。然后,将热补料填入裂缝中,经过压实和平整处理,使补料与路面紧密结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裂缝较浅、宽度较小且龟裂程度较轻的情况。对于严重或深度较大的纵向裂缝,通常需要进行翻修。翻修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受损路面部分进行切割和移除,以清除裂缝周围松散或损坏的材料。然后,在清理的基础上,重新铺设沥青混合料或混凝土,以恢复道路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2.变形类病害的处治办法

沥青路面的变形类病害包括拥包、车辙、沉陷和翻浆。对于拥包,需要修复基础问题,重新调整基础结构,并重新铺设平整的沥青混凝土。对于车辙,采取补充沥青封层、填充车辙,使用冷补或热补的方法进行修补。沉陷问题需要解决基础问题,可能包括重新调整基础结构、处理土壤问题,并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以消除沉陷。而翻浆病害则需要重新铺设平整的沥青混凝土层,确保使用质量良好的沥青材料,以防止表面波浪状翘起。这些处理方法旨在修复路面的结构,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在处理过程中,及时的路面巡检和维护至关重要,以确保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

3.松散类病害的处治办法

沥青路面的松散类病害主要包括剥落、坑槽和啃边。对于剥落,一般采用补充适当的表层封层,以提高表层的粘附力,或者使用高黏度沥青混凝土。坑槽问题需要修复基础问题,填充坑槽,并重新铺设表层,以确保路面平整。而对于啃边,通常需要补充边缘支撑,修复缺陷,并使用高黏度沥青混凝土,以提高边缘的耐久性。

三、优化策略与技术发展

1.现有处治办法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和改进现有处治办法是为了提高病害处治的效果和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处治办法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处治效果、施工难度、成本效益、施工时长等方面。通过对比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距,分析当前处治办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现有处治办法存在的问题。可能的问题包括:处治效果不稳定,无法长期保持;施工过程复杂,难以操作;成本较高,难以普及应用;处治周期长,影响交通通行等。通过识别这些问题,可以确定改进的方向与目标。基于评估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处治办法进行改进。

2.新技术在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病害处治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高性能沥青是一种改良了配方和性能的沥青材料,具有更高的抗水、抗老化、抗裂性能,以及更好的耐久性和强度。通过将高性能沥青应用于病害处治中,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延长使用寿命。高性能沥青适用于各种道路病害的修复,如裂缝、鼓包等。改性沥青是通过添加特定的改性剂改变沥青的性能,以增强其耐久性和荷载传递能力。常见的改性剂包括聚合物、橡胶等。改性沥青在病害处治中具有多种应用方式,例如用于填充裂缝、加固鼓包等。它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柔韧性、抗老化能力和疲劳抗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结语

本文对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与处治办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总结。在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方面,我们分析了纵向裂缝类病害、横向裂缝类病害和鼓包类病害的特征和成因,为病害的识别和分类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沥青路面病害处治办法方面,我们提供了纵向裂缝类病害、横向裂缝类病害和鼓包类病害的具体处理方法,为实际施工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同时我们还介绍了优化策略与技术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现有处治办法的评估与改进,以及新技术在病害处治中的应用。然而,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在优化策略与技术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处治办法,特别是针对复合类型的病害进行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治理手段。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环保和可持续的病害治理方法,整合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相信可以进一步改善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水平,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将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佳.沥青路面的病害原因与处治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9):50-52.

[2]蒋国帅.公路沥青路面检测中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2,(09):68-70+140.

[3]宋培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及处治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2022,(18):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