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措施探析

曹瑾

身份证号:640221199109216028

摘要: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及校正流程、数据评估与不确定度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提升、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及校正流程、强化数据评估与不确定度分析等措施的建议。此外,还推荐推动信息技术在质控中的应用,包括建立电子化数据管理平台、采用自动化监测装置和远程监测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生态环境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措施

引言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是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监测质控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人为误差与操作偏差、仪器设备故障与校准问题以及数据分析与解读的不确定性。为了改进和加强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1.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的主要内容

1.1样品采集与保存质控措施

在生态环境水质监测中,样品采集与保存是确保后续实验分析和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采集方案和操作规范。该方案应包括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工具和容器的选择等。操作规范主要包括样品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污染的措施以及样品标识和索引等。其次,采样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应掌握正确的样品采集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采样设备的使用,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采样现场应注意现场卫生,避免杂质、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污染。在样品保存方面,应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条件。例如,低温保存可以减缓样品中化学反应的发生,保持样品的稳定性。

1.2实验分析质控措施

实验分析是生态环境水质监测的核心环节。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包括检查仪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并提供可信的分析结果。参考物质可以帮助校准和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而质控样品则是通过与标准样品对比,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样品分析前,还需确保实验室内的环境卫生和操作规范。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区域。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避免污染和误差的发生。

1.3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质控措施

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是监测结果的最后环节。采用专业的数据采集工具和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存档。同时,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及时排除异常值和错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和质量控制图表等工具,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若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数据校正和调整,确保数据质量达到监测要求。最后,进行数据报告和解释。监测结果应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呈现和解读,包括统计分析、图形展示和对比分析等。同时,要注意对数据的敏感性分析和误差范围的评估,在报告中提供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2.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限制其在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定中的应用。人为误差与操作偏差是生态环境水质监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采样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不同,以及监测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观因素,如采样点位选择、样品采集方式等,可能引入人为误差和操作偏差。这可能导致样品的不一致性和采样过程的可比性下降,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仪器设备故障与校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仪器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故障或漂移,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此外,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校准不及时或不准确,将对数据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另外,数据分析与解读的不确定性是生态环境水质监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对于复杂的环境体系,如水生态系统,数据的解读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3.改进和加强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的建议与展望

3.1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提升

为改进和加强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需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能力提升。应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培训,使监测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加深对质控措施和方法的理解。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可以帮助监测人员熟悉实际采样和分析的流程,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提高操作准确性和一致性。另外,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参与国内外专业会议和培训课程等方式,将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传递给监测人员,促进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升。

3.2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及校正流程

仪器设备是生态环境水质监测的核心工具,为了改进监测质控,需要完善其管理和校正流程。建立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台账管理、维护保养和更新等内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通过与国家标准或认证机构的合作,进行定期的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记录和跟踪系统,及时处理仪器设备的异常情况,并设立相应的纠正措施。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和元件,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强化数据评估与不确定度分析

数据评估和不确定度分析是生态环境水质监测中重要的质控手段。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指标,包括准确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建立质控图表和指标,实施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在数据处理和解读中,要重视不确定度的评估和量化。考虑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的误差范围和误差来源进行合理估计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推广使用国际标准方法和规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促进国际间数据交流和合作。

3.4推动信息技术在质控中的应用

通过开发和应用专门的信息系统或软件,实现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存储、查询和共享。这样可以方便监测人员进行数据录入、查看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使多部门和多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更加便捷,促进合作与交流。自动化监测装置能够以更加稳定和连续的方式进行监测,避免人为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影响。远程监测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无线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大大减少现场人员的操作和干预,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基于预警模型和算法,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水质异常和突发事件,加强对紧急情况的响应和处置能力。

结束语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监测工作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监测质控。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提升、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及校正流程、强化数据评估与不确定度分析以及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监测数据的质量,并为决策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滕嵩.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控措施探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08):51-53.

[2]周志芹.水质监测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及监测的相关环节分析[J].山西化工,2023,43(09):227-229.

[3]陈祠荣.新时期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