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干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干预的研究

周娟  徐冬梅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  石嘴山市  753200

【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2022年2月-2023年3月急性心梗患者54例,,根据医院系统匹配其中27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即一般组。则余下27例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即急诊组。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分析,急诊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情况明显高于一般组。两组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干预价值明显,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急性心梗;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的急性疾病,其发展迅速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但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见。AMI的发生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了病变,这导致冠脉的血供减少和中断,从而引发心肌的缺血和坏死。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此时需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和心电监护工作。因此,一旦发病,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以便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并尽早修复受损的缺血组织。急诊抢救时必须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给予合理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支持,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1]。目前的传统护理方式由于还没有达到具体、标准和规范的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急救的效果。本文为主要探究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干预价值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科2022年2月-2023年3月急性心梗患者54例,,根据医院系统匹配其中27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即一般组。则余下27例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即急诊组。纳入标准:(1)经急诊科的确诊为AMI;(2)年龄不超过80岁;(3)配合表现出色。排除条件:(1)存在凝血功能问题;(2)存在肝肾功能不全问题;(3)患有老年痴呆症和精神疾病;急诊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9.72±9.70)岁。一般组,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1.19±8.43)岁。经比对数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一般组接受标准护理程序干预,即在患者入院之后,由值班护士和医生进行接诊,并在10分钟内安排患者进行基础检查,这包括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实验室的检查。护士迅速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道、提供了吸氧服务,并进行了心电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标,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凝治疗,并与医生紧密合作进行紧急抢救。

(2)急诊组惇遵循医护一体化的急诊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

①为了满足急诊需求,急诊部门将组建多个医护一体化小组,每个小组由1位急诊科医生和5位护士组成。这些小组将接受医护结合的培训,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和紧密合作。

②急诊科与医务处将联合审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急救过程,发现并解决流程中的问题。这包括优化患者接诊和交接流程、检查程序,并重建护理流程,以制定一个综合的急诊护理流程图。

③医护一体化紧急护理流程中,接待患者后,预诊护士首先进行快速评估和分流。接着,医生进行主要诊断。抢救护士全程负责护理服务的协调。团队中其他三位护士各有分工:一位负责协助检查、监控生命体征、维护及记录病情;一位管理静脉通道、各类管道和药物;最后一位护士则专注于沟通、记录和患者转移工作。

④护理阶段,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接受心肌酶和心电图等基本检查。同时,需要低流量吸氧2至5升/分钟,并监测心率和血气,连接到心电监控。进入中期阶段,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进行静脉给药和口服药物治疗。在后期的紧急抢救阶段,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的各项检查和生命体征,确定医嘱执行情况,核实检查结果,并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1.3观察指标

对急诊护士对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收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3.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结果为:急诊组27例患者中急诊抢救成功有6例(21.42%),一般组患者中急诊抢救成功有6例(64.28%)。X2=7.476;P=0.006。数据分析,急诊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情况明显高于一般组。两组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严重和危险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坏死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患者的病死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发作1小时内因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冠状动脉的病变和堵塞是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根源。因此,迅速改善冠状动脉的再灌注,恢复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可以减轻心肌坏死的程度,帮助患者脱离危险,降低病死率。在急诊救治中,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非常关键,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

重新构建AMI的紧急医疗护理流程,优化了患者入院后的接诊、分诊、检查、治疗和交接环节,确保流程的高效衔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以便更快接受治疗。根据《心肌梗死全球定义》的指导原则,力求实现患者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时间在90分钟以内,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再灌注[2]。在这一体化的医护急诊急救护理流程中,医生和护士组成固定的急救团队,明确各自的责任,共同管理患者的入院、用药、手术、病情监控、健康教育、出院和随访等事宜。这一流程参与全过程,避免了责任不清、交接模糊、护理中断和护理漏洞等问题。

综上,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干预价值明显,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燕.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探讨[J].人人健康,2022,(01):126-128.

[2]李艺萍,王娟娟,尹慧竹.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门急诊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