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政策执行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低保政策执行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徐庆富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摘要:低保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政策。然而,在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低保政策执行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现行政策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改进和解决方案,旨在促进低保政策对失地农民问题的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解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能力。

关键词:低保政策;失地农民;政策执行问题;政策优化方法

一、失地农民问题综述

(一)失地农民的定义

失地农民,指因土地征收、环保治理、城市化等原因而失去耕地和住房,丧失了维持生计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从而陷入生计危机的农民群体。他们通常沦落于城郊或城市边缘,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极低,社会地位较低。

(二)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第一,贫困和生计风险:失地农民由于失去了耕地和住房,常常陷入贫困,生计面临严重风险。他们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低下,很难摆脱贫困状态。第二,社会排斥和边缘化:失地农民常常沦落于城市边缘或城郊地区,他们面临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的现象。他们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中的公共服务和福利。第三,生活条件恶劣:失地农民通常居住在简陋的临时住房中,没有稳定的供水、供电和卫生设施。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健康风险,生活质量极低。第四,微商经济和非正规就业:为了谋生,一些失地农民只能从事微商经济或非正规就业,这种经济模式收益不稳定,风险较高,难以提升收入水平,也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第五,教育和健康问题:失地农民的子女常常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面临接受教育的困境。同时,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和医疗条件差,他们面临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的难题。

    二、低保政策概述

(一)低保政策的目标和原则

低保政策,是指政府为救助经济困难的人群而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该政策旨在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提供饮食、住房、医疗等保障,使此类人群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低保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一,公平原则:低保制度的计算标准和救助对象的选择应该公平合理;政策执行应依法依规严格执行,避免走过场等不规范行为。二,动态调整原则:低保制度应及时调整政策标准和计算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变化,保障救助对象的最低生存水平。

(二)低保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

低保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救助标准、救助对象和救助方式。救助标准根据各地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成本制定,以确保救助对象的最低生存水平。救助对象包括生活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个人和家庭,如失业、特困、低保边缘等人群。救助方式包括直接给钱、直接救助、借款救助、物资救助等。

低保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采用资格审核和现金发放的方式。救助对象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程序,确保符合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政府会向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提供每月现金补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低保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情况

低保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执行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农村地区的贫困和救助对象较多,如土地荒芜、失地农民、退役军人、残疾人等,这增加了政策的执行难度。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实际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较低,设定合理的救助标准较为困难。

三、失地农民与低保政策的关系分析

(一)失地农民在低保政策中的参与和受益情况

失地农民是低保政策的主要受益人之一。由于失地农民一般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和住房,几乎全部符合低保救助的条件。因此,政府对失地农民的低保救助通常会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近年来,政府加强了监管和执行力度,采取了措施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低保救助。例如,政府为失地农民提供低保登记、审核、发放等多种服务,为此类人群提供更为便捷的救助方式。政府还加强与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的协调合作,为失地农民提供更为广泛的救助渠道和资源。

(二)低保政策对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效果评估

低保政策对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设计和执行、社会认知度和投入水平等。总体来看,低保政策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低保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基本的救助保障,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改善了生活状况。低保救助模式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很好地适应了失地农民多变的生活情况和需求。另一方面,低保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向政府诉求权利的平台,加强了政府在处理失地农民等社会救助问题时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对失地农民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低保政策对失地农民问题解决效能的措施建议

1、完善政策设计和执行机制

一,根据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确制定救助标准,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失地农民能够获得相应的救助。同时,要加强对救助对象的认定和审核,避免漏检和漏扶的问题。二,简化救助申请的手续和流程,提高办理救助的便捷性和效率。可以采用线上申请、自助审核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纸质材料和人力成本。三,加强资金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在救助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上,并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同时,要加强预算规划和资金调配,确保救助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四,对从事救助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信息收集和足迹管理

一,建立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失地农民信息数据库,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家庭情况、住房条件、经济状况等重要信息。确保救助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二,通过信息的比对和核实,确保失地农民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可以与其他社会福利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交叉核验,例如与住房、农业、税务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比对,避免信息不符或重复申报的情况。三,在救助过程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足迹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包括家庭状况的变化、就业情况、经济收入等方面。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失地农民的需求,并根据情况调整救助政策和额度。

3、拓宽救助渠道和影响力

第一,将部分失地农民政策补贴资金纳入失地农民救助基金,用于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教育培训等方面。通过建立基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失地农民提供救助,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第二,通过创设公益性岗位,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可以补充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短缺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可以涵盖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强化政府管理和监测能力

第一,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失地农民了解相关政策,提高他们的申请意识和救助效应。政府还应该建立相关平台,方便失地农民了解相关政策、申请救助,同时也便于监督和管理。第二,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失地农民救助工作的协同机制。特别是在信息共享和数据协作方面,各部门要加大合作力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务。第三,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问责,确保失地农民救助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明确责任和问责,增强政府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救助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婷婷,聂卓.低保制度覆盖率、瞄准效率与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主观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23(04):77-100.

[2]史林波. 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偏差及矫正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