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铁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发展新契机——湘黔铁路建设研究现状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3

新中国铁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发展新契机——湘黔铁路建设研究现状与展望

段锐

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湘黔铁路建设与沿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C0799);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路学视域下新中国铁路建设与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22D039);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工业文化遗产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发研究(20SZK11528001)

摘 要:湘黔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对于连通我国东西部交通、推动大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湘黔铁路建设的研究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史料来源单一、研究深度与广度不足、研究领域狭窄等问题。未来拓展研究方向应充分关注湘黔铁路建设对沿线民族地区交通转型、工业化、城镇发展、社会变迁、民族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湘黔铁路建设;研究现状;展望

湘黔铁路东起湖南省株洲市,西止于贵州省贵阳市,全长902公里。该条铁路蜿蜒于武陵山区和苗岭的群峰深谷中,沿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建路工程艰巨。早在1936年国民政府就与德国签订修建湘黔铁路的借款协定,并进行初测,后因抗战爆发被迫中止。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至1960年曾两次复建又两度停工,直至1970年9月再次复工,1972年10月建成通车,前后历时37年。湘黔铁路建成与运行的历史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既是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也是湖南铁路建设史上耗时最长、工程任务最为艰巨、投入人力最多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连通我国东西交通、推动大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分析湘黔铁路建设的研究现状,探讨可供研究的领域,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湘黔铁路建设资料和文献。由于湘黔铁路属于国防建设项目的特殊情况,早期公开的资料和信息很少,目前所见代表性资料有《湘黔凯歌》(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总指挥部1973年印),《工农携手战湘黔:湘黔铁路工地诗歌选》(1975),纪录片《湘黔铁路》(珠江电影制片厂1974年拍摄)等。此外,湘黔铁路有关建设单位自办的《铁路会战报》和《战地黄花分外香报》,也是稀见的史料。

湖南、贵州两省是湘黔铁路建设的主战场,两省的方志、地方党史中均有记载当地建设活动的资料。如《湖南省志·交通志·铁路》(第十卷)(1995),《怀化—火车拖来的城市》(1996),《贵州省志·铁道志》(1997),《中国共产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史1921-1978》(第1卷)(2015)等。

通史性著作对湘黔铁路建设过程有较为详细地记述,突出强调其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和军事战略意义。代表性的成果有《1963—1980铁路修建史料(第3集第1册)》(1990),《劈山造路:湘黔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2010),《湖南铁路四十年》(1989),《贵阳铁路分局志 1898-1988》(2000),《中国西南铁路纪事》(2017)等。

湘黔铁路建设规模庞大,参建总人数达到上百万,亲历者有解放军指战员、技术人员、工人和民兵等。因此,相关的回忆性资料很多,集中反映了当时建设者参建的情况。如《石阡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会战湘黔铁路》(2011)收集了16篇贵州省石阡县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的民工回忆录。还有一些纪实性报道刊发在各类报刊和杂志上,如《湘黔铁路:60万民兵大会战》(《湖南日报》2019),《湘黔、枝柳铁路与三线建设》(《人民铁道报》2007),《百万军民会战两路——湘黔枝柳铁路湖南段的修建》(《湖南党史》1999),《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的回忆》(《贵阳文史》2006)等。

2.湘黔铁路建设研究。湘黔铁路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战略的重要国防战备主干铁路,近年来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周明长(2020)指出湘黔线的通车是湘西、湘中城市城镇勃兴的重要原因,推动了贵州省和湖南省铁路网建设及其运输能力的倍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跃进。怀化作为湘黔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有学者探讨了铁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刘正(2001)、刘长英(2005)、杨晓兰(2010)、曾杰(2012)认为湘黔铁路不仅带动湘西社会变迁,尤其推动怀化发展成为一座工业新城。闫平凡(2016)则以湘黔铁路建设者的相关回忆资料为基础,对参加建设民兵的贡献做出评述。岳小川(2022)借助相关档案文献,梳理湘黔铁路(湖南段)建设中支农政策的提出、实施举措、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并着重考察了其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

3.国外研究。因条件限制,国外对湘黔铁路建设研究极少。仅有Barry Naughton(1988,1991)、 Lorenz M.Luthi (2008)、丸川知雄(1993、2016)、陈超(2015)等在研究我国三线建设战略时对湘黔铁路有较少篇幅提及。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学者柯尚哲(Covell Meyskens)(2018)探讨了三线铁路(包括湘黔铁路)在中国西部地区交通系统标准化及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些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西方的新视角与新观点。

综上所述,既有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两方面成绩:一是搜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资料,积累了典型案例;二是提供跨学科分析问题视角。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一是研究对象上,较少关注到新中国铁路网建设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所的重要作用,有关湘黔铁路的研究成果极少。二是研究资料上,相较于湘黔铁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档案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的公布不成系统和规模,由此也说明资料收集整理以及研究的可开拓的空间极为宽阔。三是研究领域上,已有研究成果囿于资料匮乏,大都是轮廓式和过程性的描述,很少有鲜明问题意识的深入讨论。而且这些研究领域狭窄,很少从铁路建设的民众动员、社会互动、区域发展、文化遗产等方面做研究。国外学者同样因为缺乏第一手资料,因此他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二、研究展望

湘黔铁路作为一条重要交通干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湘黔铁路横穿我国中东部平原向西南云贵高原过渡地带,该地区主要包括湘西和黔东、黔东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大、人口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也是我国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因此,未来的研究领域,可以深入思考湘黔铁路建设对沿线民族地区交通转型、工业化、城镇发展、社会变迁、民族关系的影响,为促进我国铁路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以下仅作简略探讨:

1.交通转型:湘黔铁路铁路作为新增的一条交通大动脉,通车后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了湖南、贵州两省原有陆路、水路运输的缺陷,极大地改善了沿线民族地区的交通瓶颈,增加了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通道,缩短了云、贵、川三省到中南、华南、华东地区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西南地区物资外输的能力,增强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加速该地区融入到国内经济体系。

2.城市建设:湘黔铁路沿线既建成一大批规模不等、结构不同、功能各异、特色彰显的新兴工业城市城镇,又促进了诸多城市城镇依托铁路网向着更广阔区域拓展,如沿线的凯里、芷江、怀化、溆浦、新化、冷水江、涟源、娄底、湘乡、湘潭、株洲。以湖南怀化为例,该地原来仅是一个不足万人的农业小镇,随着湖南第二铁路枢纽的定位,逐步发展成为拥有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工业的百万人口工业新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陵山区中心城市。

3.工业布局:湘黔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农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业、机械工业、矿产业、电力、水利、邮电等行业发展都产生了的影响,促进了相关地区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以湖南为例:湘黔铁路的通车使其成为长江以南第一铁路大省,实现了全省工业化的区域均衡发展,拉动了湘西、湘中城市城镇的勃兴,推动全省工业化从原来的沿京广线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城市以及沿资水、沅江、澧水的“非体系化单线条”结构,转变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体系化井字型”结构,从根本上完成了省域工业化的空间重塑。[1]

4.经济发展:湘黔铁路建设为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带了新的机遇。铁路的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了物资和人员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商业活动和投资,促进区域内外的贸易与外界互联互通。如为湘西(中)、黔东民族地区的木材、油料、水果、茶叶、药材、煤和各种矿石,以及工业、手工业及土特产等物资的大批量输出提供了最快捷的铁路通道 。[2]此外,沿线的湖南、贵州旅游业发展也受益于铁路的畅通,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5.文化交流:湘黔铁路沿途经过了多个湖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例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这些地方的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都很悠久。铁路的开通,对保护、发扬、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通交流、文化交融起到非常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利用铁路跨出原先封闭环境获得发展。此外,铁路沿线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铁路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使得旅游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6.筑路精神:湘黔铁路建设过程中沿线民族地区的苗、土家、瑶、侗、布依等少数民族同胞纷纷自带口粮和工具,跋山涉水到工地与建筑工程队一道修路,成为了筑路的主力之一,展现出民族大团结的形象,凝聚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筑路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启迪,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新的光芒,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结语

湘黔铁路建设不仅推动中南、西南民族地区跃入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使其发展体系得以重塑。湘黔铁路建设既对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对沿线民族地区交通转型、工业化、城镇发展、社会变迁、民族关系的影响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亦为此后的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新基础,为促进我国铁路建设与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总之,目前湘黔铁路研究方兴未艾,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口述史资料等收集、整理与相关领域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大有可为。


[1]周明长:《铁路建设与三线城市体系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第165页。

[2]刘长英:《湘黔铁路与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