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家庭教育乐章,从儿童性格养成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3

奏响家庭教育乐章,从儿童性格养成开始

陈慕琳

深圳市龙华区福城幼教集团丰懿幼儿园

摘要: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与其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期,这一特定时期的幼儿教育,需要重视幼儿性格养成影响中的家庭教育。孩子像是一张白纸,父母两个人是绘画者,也是孩子人生中第一老师,他们亲手描绘这幅画。因此,家庭中的教养方法及父母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对幼儿性格养成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教养方式;幼儿性格;家庭影响

一、前言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旨在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阐释、宣示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价值和规则,引导国民在家庭教育方面形成共识。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

生。”对孩子的性格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乃是父母本身的教育理念、人文素养以及教养观念方式。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盲目听从,而是要懂得因材施教,找到适宜的教育节奏,在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积极地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教育环境的家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良好的素质,在社交、以及家庭关系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健康的心理环境则将会决定孩子在日后的发展和进步,所能取得的高度[1]

家庭是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出发点,而家庭教育则是第一步。低龄孩童很容易受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的点滴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极大的规范,符合当今社会大众的现状。对于孩子而言,使自己向社会方面发展原因就是父母日常的教育,也是所说的教养方式,而最容易影响孩子成长的则是家庭关系状况。每一个孩子通过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教养,一步步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完善自己的社会知识体系,以及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三、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

(一)“权威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

“高”和“严”这种父母对孩子有很多规定。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提出了许多要求,给孩子设置一个长远的目标,限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督促孩子的学习和进步;同时,对孩子也有着关心和关爱,对孩子也有较深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能听取孩子的合理建议,而且能够用道理来教育孩子,用真情打动孩子,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父母采取“深入孩子内心、知道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发挥自己的才能得条件”的教养方式。就这样,孩子渐渐地就会形成互帮、互学、互助等优良的品德。

(二)“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

家长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要求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多负面的影响;他们不会接纳孩子的主观意见,对孩子也没有关心和热爱,很多时候只会要求孩子无条件听从,孩子需要鼓励和表扬的时候也不会主动给予。在这种要求下,孩子们渐渐地就会形成自卑懦弱、焦虑不堪、依赖性强、不善言语、不敢交流等不好的性格[2]

(三)“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

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便有了现在的“小少爷、小公主”,孩子只要有要求就一定会满足,无论要求合理与否。这部分孩子长大后,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会顾及他人感受,无论干什么都会很浮躁,不会长久地坚持做某一件事情。

(四)“忽视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

这种父母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不闻不问,也不会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规范,更不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于是就导致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比较消极,社会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而且还会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议

(一)家庭中要加强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

1.家庭中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对待

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尊重其自然成长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在家庭中应当适当地放手,不能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就什么事情都包办了,适当给予孩子动手的机会。每个孩童在学习一种技能时都无法做到一步到位,没有犯错的机会就不会有运用自如的熟练,正如笔者的宝宝在一岁半的时候学会了用勺子吃饭前,也经历了喂不到嘴里、食物撒得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的种种状况。家长对孩子要有认同感,并适当表扬其所做的事情。

2.注重孩子自信心以及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

一个人的自信心对他今后的人生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很多家庭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懂了。”殊不知,这里体现的恰恰就是成人与孩童之间的不平等对待,这种不平等会使儿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性,自信心也会因此而受挫。“不是不懂,而是还不知道如何表达。”当儿童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便能准确地说出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及时肯定孩子的想法,注意其自信心的培养,加强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3.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家庭氛围,不要让孩子的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家庭中,我们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给予肯定,与孩子温和地交流,不能因家长的个人兴趣取向抹杀孩子的天赋,没有错的兴趣爱好,只有错误的引导方式。我家宝宝两岁半时处在绘画敏感期,拿起笔就画,家里的墙、地板、桌子椅子、便盆,甚至床单、被套,哪哪都有他涂鸦的痕迹,因为妈妈知道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满足他敏感期的需求,因此也

鼓动家人加入到他“行为艺术”的创作里去,那段时间,宝宝的脸上、肚皮上经常会出现“大作”,虽然这种行为并不被所有人赞同,但宝宝是开心和满足的。所以父母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学,也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注重家庭环境的塑造,环境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3]

4.家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拒绝攀比的心理

家长或许都会注意让孩子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大致方向,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和价值,其他的孩子走的路,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孩子,我们无需把“别人家的孩子”常挂嘴边,一个轻松、独具家庭特色的优良的家庭环境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家长要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

1.家长教育孩子应注意语言艺术

假如孩子做错了事,父母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再用正确引导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注意语言的轻重,不能粗暴地训斥孩子,因为每一次的大声训斥,“不会让孩子停止爱你,只会让孩子停止爱自己。”长期以往,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更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

2.让幼儿在鼓励和赞扬声中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分析道:“在一定的羞辱范围内会使得儿童学会内疚;在一定的讽刺范围内会使孩子懂得羞怯;给孩子一定的表扬会使孩子懂得该如何自我评价;给予儿童一定的支持会使孩子懂得自信。”不难看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鼓励和赞美幼儿,使幼儿保持乐观向上、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这里的鼓励不是笼统的“好棒”,而是具体的、针对性的称赞,如四岁七个月的宝宝一次次地用拼插玩具拼出了一辆“超级飞车”后分享给妈妈,妈妈这样评价:“宝宝拼得很认真,而且非常有创意,看得出这一次的作品比上一次的结构更复杂,功能也更强大。”在这样正能量且具象的肯定中,孩子越来越自信,同时词汇量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会很真实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而在家庭中,游戏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通过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需要,并且在适度时机给予帮助。此外,父母除了留心观察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游戏外,还应该参与孩子的游戏,以此走入孩子的内心深处。

4.家长教育孩子时对孩子的批评应谨慎,坚决杜绝体罚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批评是避免不了的,但方式不对的话,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生活中对孩子要奖惩分明,但是在实施奖惩措施之前,父母应该在孩子内心引入一种名誉感,塑造孩子珍惜自身的名誉,同时也会促进孩子懂得羞耻。经研究发现,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最害怕的是父母不爱自己了,因此父母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5.处理好奖励与惩罚

大部分父母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奖励和惩罚不分明,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应该以让幼儿懂得怎么样才是对的为目的从而让孩子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了解犯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遵守规章也会有奖励,使孩子有一定的自控能力[4]

(三)不断去提高家长自身的科学教养素质

“父母是孩子最好教育者。”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也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孩子喜欢效仿大人的行为和习惯,孩子暂且没有自我判断的能力,无论好与坏都有可能去学习和模仿。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榜样,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心理素质、教育技能,自身多积累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

(四)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陪伴是最好的告白父母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其所需,才能关注到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交朋友,参与孩子的游戏,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关心,家庭成为快乐的天地让孩子开心快乐的生活,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5]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孩子爱爸爸妈妈。”这话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却是最朴实、最理想的家庭氛围。不和睦的家庭会给幼儿带来种种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缺失。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父母不仅仅是儿童的养育者,也是儿童的亲密好友,他们之间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情感相融,使得孩子善于亲密,自信快乐,切忌让孩子避而远之。

结论

性格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时期又是一个人产生优良性格的关键期,此文章内容对幼儿在不同家庭教养方法下所会形成的性格作出了论述,且将不一样家庭教养方法存在的不足给予指正。只要作为幼儿的照顾者和教养多给幼儿以造就鼓励的、公平的、安全、赞誉的环境,同时注意在倾听、了解的基础上,在注意孩子的情感与真实需求的前提下,重视孩子,维护保养孩子的自尊、信心,在最恰当的时机会对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协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营造孩子以完整的人格,幼儿的性格才

得以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完整人格的儿童。

参考文献:

[1]蔡慧. 浅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2,(21:1-3.

[2]李朝敏. 幼儿学生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分析[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发展重庆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841-847.

[3]皇甫迎春. 社区支持如何促进幼儿家庭教育[J]. 家庭科技,2022,(03):44-46.

[4]孙瑜婷. 论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J]. 亚太教育,2022,(09):28-30.

[5]段清. 家庭教育中幼儿懦弱性格的形成原因和教育策略[J]. 好家长,2019,(53:16.

[6]王平.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J]. 学苑教育,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