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3

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分析

徐晓波,朱睿,陈宏,曹桂菊,周志杰

岳池县中医医院,四川 广安,638300

摘要:目的探讨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n=40)、观察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粪菌移植;n=40)。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BSF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粪菌移植在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较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单独治疗更为优越,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粪菌移植;慢传输型便秘;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引言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而困扰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传统治疗方法在一些患者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关注。粪菌移植通过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注入患者肠道,旨在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结构,以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1]。尽管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概念颇具吸引力,然而,其具体疗效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观察和数据分析,全面评估粪菌移植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现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x±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观察组

40

24/16

48.64±2.31

5.12±1.35

对照组

40

22/18

48.71±2.41

5.21±1.34

t/X²

-

0.205

0.133

0.299

P

-

0.651

0.895

0.766

纳入标准:(1)患有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符合罗马Ⅳ型便秘临床诊断标准[2];(2)患者年龄范围在23至75岁之间;(3)排除其他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如结直肠癌、肠梗阻等;(4)患者未接受过类似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或粪菌移植治疗。

排除标准:(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具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3)近期曾接受抗生素治疗,时间不得少于4周;(4)具有其他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5)具有过敏史,尤其是对聚乙二醇或粪菌移植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31]。A剂含13.125 g聚乙二醇4000;B剂含0.1785 g碳酸氢纳、0.3507 g氯化钠、0.0466 g氯化钾。将2袋A与2袋B溶于250 ml温水中,每天口服2次。

观察组:患者通过空肠营养管接受粪菌液给药,该管经鼻插入并经泛影葡胺造影确认在空肠内。治疗前进行肠道灭菌,然后滴加万古霉素(国药准字H20033366,规格:0.5 g),每次1支,2次/d,连续3d。随后使用复方聚乙二醇(3盒)清洁肠道,治疗第2d进行粪菌移植,每次100 ml,1次/d,共治疗6d为一个疗程。一个月后进行第二疗程,一般2-3个疗程,第二疗程及后续疗程不再进行肠道杀菌。治疗当天停止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使用,以延长粪菌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预防不良反应,如腹泻。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停止使用影响胃肠动力和治疗便秘的药物,若患者无法排便≥3天,可采用灌肠或开塞露纳肛辅助排便。

制备粪菌液:在专用安全柜上,将80-100g新鲜粪便放入无菌搅拌器,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搅拌均匀。使用不锈钢滤网去除大颗粒物质,经不同直径的不锈钢滤网过滤,去除未吸收的小颗粒物质与食物残渣。用3,000 r/min离心15 min,取悬浮的上清液。操作时间<2 h,术后30 min内避免排便。

两组均采取常规干预,密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注意异常症状。提醒患者戒烟酒,保持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大便柔软香肠状或软团块,排便正常,每周≥3次;有效: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相对缓解,自主排便每周≥3次;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

治疗前后粪便性状采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评估,评分标准:Ⅰ型硬块状(1分),Ⅱ型硬块成条状(2分),Ⅲ型干裂香肠状(3分),Ⅳ型柔软香肠状(4分),Ⅴ型软的团块状(5分),Ⅵ型糊状(6分),VII型水样便(7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13

21

6

34(85.00)

对照组

40

8

15

17

23(57.50)

-

1.614

1.818

7.384

7.384

P

-

0.204

0.178

0.007

0.007

2.2对比两组BSFS评分

观察组BSF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BSFS评分(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观察组

40

1.23±0.52

3.08±1.13

9.406

0.000

对照组

40

1.21±0.48

2.35±1.22

5.499

0.000

t

-

0.179

2.776

P

-

0.859

0.007

3讨论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其特点是大便排泄延迟,排便次数减少,大便质地较硬。这一病症通常由于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结肠滞留时间过长引起。患有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常感到排便不顺畅,严重时可导致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这一病症的深入了解以及科学的治疗至关重要[3]。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神经、肠道运动和粪便特性等因素。首先,神经调节在维持正常肠道蠕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导、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等方式,调控肠道的蠕动。而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可能存在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其次,肠道运动是排便的重要过程,包括肠蠕动和排便反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肠蠕动减缓,使得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燥、硬化。最后,粪便特性的改变也是慢传输型便秘的一个关键因素。粪便过于干燥难以排出,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4]。临床上,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包括排便频率、排便的感觉、排便的质地等。同时,医生还可能采用肠镜检查、生物反馈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手段,以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程度。在确诊慢传输型便秘后,治疗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5]。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中,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和粪菌移植是两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6]。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通过提高肠道内液体含量和软化粪便,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而粪菌移植则是通过将健康的粪菌群体引入患者肠道,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疗程设计上,先进行肠道灭菌,然后使用万古霉素清理肠道,最后进行粪菌移植,形成系统的治疗流程。一项最新的临床试验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比较[7]。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的同时继续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结果显示其排便频率显著提高,排便的质地也更为正常。这表明,在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中,联合应用粪菌移植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能够协同作用,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一项相关研究发现[8],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以影响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联合应用粪菌移植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可能通过综合调节肠道环境,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和BSF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粪菌移植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相较于单一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粪便特征。这一研究结果为治疗结肠炎或相关疾病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综上所述,慢传输型便秘是肠道功能障碍,导致排便延迟和不适症状。神经、肠道运动和粪便特性是主要发病机制。诊断基于症状、病史及检查,治疗策略需个体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和粪菌移植是有效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最新研究表明其联合治疗显著改善排便频率和质地,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郑志伟,吕春雨,刘晓勇等.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及缓解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22,28(17):60-63.

[2]余丽虹,金捷,许丽园,等.应用球囊逼出试验诊断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价值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3,27(4):231-234.

[3]王丙开,王志,周培华,等.肠道菌群移植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观察[J].2023,36(3):232-235,239.

[4]刘小倩,王志,周培华,等.基于16SrDNA检测的肠道菌群移植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研究[J].2023,27(9):82-87.

[5]田宏亮,陈启仪,杨波,等.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对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J].2020,23(Z1):63-68.

[6]林志亮,陈启仪,田宏亮,等.菌液保存时间对菌群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的影响[J].2020,23(Z1):56-62.

[7]杨敏.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23,41(10):76-79.

[8]卞瑞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J].2020,40(1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