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的范式转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3

“红色基因”传承的范式转化思考

张晓晶

(丹阳市委党校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内核,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和前瞻性。新时代,“红色基因”彰显其独有时代价值,是信仰力量之源,强国精神支柱;是党性本质要求,党建必然要求。当然,社会发展与变迁,“红色基因”机遇与挑战并存,如缺乏对意识形态的重视程度、保护机制有待于完善等,为此,本文试图从坚持文化自信,培育“红色基因”传承土壤、坚守文化领域,净化传承环境,树立“红色基因”传承品牌;健全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确保“红色基因”科学传承方面考量,提出可供参考性路径以供探讨。

关键词:红色基因;考验;传承

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内核,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崇高信仰及价值追求。红色基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源在于党的“红色基因”。

本文试图首先对红色基因内涵厘定,基于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存在问题,试图深掘并分析红色基因传承根源,进而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可参考基本路径。

一、“红色基因”基本内涵之解

“红色基因”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内心深处,是流淌于全体党员的血脉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文化品质,传承中国民族精神气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过程中,具有其鲜明时代特征:

(一)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成立初心即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体现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决定着无产阶级的性质,同时积淀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正是秉承这样初心,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无数共产党员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其伟大的“红色基因”,因此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这也是有别于西方其他阶级、其他国家的价值观。

)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想融合的成果,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烙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贯彻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筑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无数革命先烈鲜血和生命铸就起中国革命发展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三)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前瞻性

周公有云:“不可不鉴于有夏,也不可不鉴于有殷”之诫言,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二、“红色基因”时代价值之释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避免的面临挑战,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2]新时代,只有坚持红色基因为价值导向,守住初心与发展使命,才能重复彰显“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一)“红色基因”是信仰力量之源,强国精神支柱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这一崇高理性信念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初心,从“红船精神”、到“井安山精神”、到“长征精神”、再到新中国“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新冠病毒精神”等,“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事情呈现前后相继的姿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舍身忘我、迎难而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平时,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之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3]红色基因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在长期革命中铸就的成果,是凝心聚力的重要精神纽带,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二)“红色基因”是精神力量源头,文化自信支撑

“红色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提炼出的先进思想、优良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4]而要做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红色基因”故事,理应做到坚定“红色基因”的方向,不断探索“红色基因”的路径,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意义。

(三)“红色基因”是党性本质要求,党建必然要求

忠诚是“红色基因”重要品格内容之一,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品格和政治要求,体现了全体共产党人的价值认同,是共产党人党性的本质要求。“红色基因”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体现了崇高的信仰,对党无比忠诚、无私奉献、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始终讲党的事业、人民利益、民族前途放在第一位,并为之奋斗终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取胜的法宝之一,彰显其伟大的精神品格。“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同时“传承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

[5]即红色基因的传承不能因循守旧,应以客观实践为指导,不断实践创新,方为传承的根本基础。任何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6]

、“红色基因”面临困境之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红色基因”的传承面临新考验。

)“红色基因面临“变异考验”

随着全球进程加快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参透,这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7]。换言之,新时代“红色基因”并非仅仅是直接对抗的实力较量,也是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的斗争。

)“红色基因面临“断代考验”

中国共产党执行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然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懈怠思想和情绪,缺乏对党史和新中国历史的系统学习,出现了思想、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只有深刻学习党史、新中国历史等必修课,保持好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做到“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8]这样才能传承好“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面临“失色考验”

红色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受自然环境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开发利用不合理充分,缺乏文化的保护意识,致使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出现不同程度损毁和破坏。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法律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不完善,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红色文化资源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等;红色文化创新发展融合不足,未因地制宜与本地区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相结合,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路径之答

新时代,必须尊重历史、不忘初心,培育“红色基因”传承的土壤,树立“红色基因”传承品牌等,让“红色基因”赓续相传。

深入学习知识,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红色基因”传承土壤

“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对党史、新中国历史等知识的系统学习,要认真学习,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9],以客观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断增强“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话语权”,并经受住历史实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尊重并学习客观历史的基础上,厚植“红色基因”的元素,培育“红色基因”传承的土壤,让历史的证据对“红色基因”传承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阐述正名,才能让“红色基因” 在“思想这个阵地上生根,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历史,不忘历史,才能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丰厚土壤,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注入正义能量,坚守文化领域,净化红色基因保护环境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历经无数艰难曲折考验中形成的优秀品格,为此,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反抗和采取措施有效的制止错误思潮的传播,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一方面,要敢于反对与亮剑,针对反动势力言行坚决抵制,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和组织恣意歪曲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诋毁中国共产党形象,甚至恶意攻击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做到“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10]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颁发并实施,意味着对恶意丑化、侮辱诋毁英雄先烈的行为采取“零容忍”,依据法律规定开展有法、有理、有节的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和不实的言论,也是为“红色基因”的文化领域注入正义能量。

创新传播手段,净化传承环境,树立“红色基因”传承品牌

新时代,守好“红色基因”网络舆论阵地尤为重要。首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信息传播的方式,因地制宜丰富“红色基因”内容,并充分挖掘“红色基因”的吸引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红色基因”宣传;其次,重视英烈榜样示范,传承匠心力量。立足于本地资源,深入挖掘英雄任务典型;最后,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效益统一。

(四)健全法律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红色基因”科学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健全形式有效的制度,确保“红色基因”科学而有效的传承。第一,健全制度保障,建立长效制度机制。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推动讲红色资源利用好、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解决开发红色资源过程中“权责不清”、“法律依据不足”、“追责不一致”等关键问题,推动红色资源保护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这对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制定和完善“红色基因”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红色基因”保护与传承,坚决打击对违背或破坏红色资源的违法行为;最后,建立“红色基因”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红色基因”的传承必须有党和政府的参与,将市场管理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强化顶层设计,讲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纳入统筹文化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当中,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载《人民日报》2018年6月1日,第1版。

2.张鹿峰,云利孝:《红色,不能淡化的颜色———读《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载《解放军报》,2019年1月20日。

3.习近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85周年》,载《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载《人民日报》2014年 2月2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193页。

8.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5页。

1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作者简介:张晓晶,1987.07,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丹阳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