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增强高中生心理韧性的辅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浅议增强高中生心理韧性的辅导策略

景冬梅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517000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不够成熟,感情比较脆弱,思维时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做决定往往很冲动。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如果一时得不到解决,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一个拥有心理韧性的人,在受到挫折之后,不仅能够回到最初状态,而且还能在脱离逆境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本文重点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增强高中生的心理韧性。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韧性    辅导策略

一、心理韧性的概念

对于心理韧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特质论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是克服逆境并恢复常态的能力[1];结果论者认为,心理韧性是在逆境条件下仍能够表现出较好适应或顺利发展结果的一类心理现象[2];过程论者则强调个体经历灾难性事件时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实现良好适应或成功应对的动态过程[3]。

心理韧性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复原力——人从逆境、冲突、痛楚、失败、压力中迅速恢复的心理能力。第二层:坚毅力——面对长远目标时的努力和耐力。第三层:创伤后成长——由于逆境和其他挑战而经历的积极心理变化和心理功能的提升。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介绍:“去年,我们对我国约30万中小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年轻一代在新冠疫情导致的社会封闭情况下,通常会出现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兴趣,社交没有能力,生命无意义感的现象,而这确实普遍存在。”因此,提高自身心理韧性,学会直面突发事件带来的焦虑不安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韧性是指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比如:参加马拉松比赛,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拼心力。人生就像马拉松,到最后靠的是一股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心理韧性。面对高考,这种力量尤为重要。

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认知层面:包括乐观、幽默、创造性、有意义的信念系统、对于个性自我的欣赏、目标感等;

2.情感层面:大量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高的人在各种不利的应激状况下可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情绪和更少的消极情绪,同时,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对未来充满乐观期盼;

3.人格与能力层面:人格因素通常包括自信乐观自主行动、人际温暖与洞察等因素。比如具有亲社会的气质和性情。这样的个体通常被描述为友好的、令人喜欢的,而且更能获得交往的反馈。能力方面Masten和Garmezy等人认为表现出韧性的个体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和自信乐观的能力。

  NickVujicic 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因为罹患罕见的先天性四肢切断症而没有双臂和双腿,仅有一只不完整的小脚。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平日依然冲浪、游泳、打高尔夫、踢足球等。Nick21岁毕业,并且拿的是双学位—商业会计和财务规划。然后,他开始在世界各地发表激励人心的演说,主要是激励学生积极面对今天青少年所要面对的挑战。Nick Vujicic没有四肢,人生照样精彩。所以,高心理韧性者的特性有积极的认知风格;乐观的情绪调节;健康的身心状态;强大的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的行动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和高中学生的安全感,学业成绩,应对方式,幸福感成正相关且相关显著。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在高中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关于增强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方法。

三、增强心理韧性的策略

(一)个人层面

学会情绪管理,运用乐观的解释风格和思维方式,订立目标的训练,有效解决问题,掌握社交技巧,建立多样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层面提升心理韧性有三大路径。

路径一,提升自我效能感。做出成功的模样,被成功者接纳,社会支持,模拟实战,积累成功经验等。

路径二,培养成长型思维。改变考核标准,关注进步,而非结果。改变沟通方式,积极沟通。改变认知习惯,学会运用ABC认知模型。发挥辩证思维的优势,从负面体验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路径三,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包括体育锻炼,自我挑战,目标想象,正念冥想,积极心态和有效休息。

(二)家庭层面

树立权威型家庭避免溺爱孩子,父母关系和谐减少冲突,给孩子合理的期待,培养坚强的意志,创设艰苦奋斗的家风,当孩子遇到挫折,给予温暖和心理支持。

(三)学校层面

加强挫折教育,教授生活和社会技能,建立坚定清晰的规范,营造关怀支持的气氛,提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传达高而合理的期望,适当进行心理干预。

巴顿将军曾说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你的心理韧性,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一个拥有心理韧性的人,不仅可以从压力性情境导致的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实现V型逆转,还能在持续的压力中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激发潜能,有效突破前期人生高度,再创巅峰。

参考文献:

[1]Connor KM,Davidson JRT,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 ,18(2):76-82

[2]Masten AS,Coatsworth JD, Neemann J, et al. The structure and coherence of competence from childhood through adolescence[J].Child Development,19 9 5 ,66 (6):16 3 5-1 6 5 9

[3]Richardson GE, Neiger B, Jensen S, et al. The resiliency model [J].Health Education,1990,21:33-39

[4]杨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蒋云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9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