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用于介入动脉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用于介入动脉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龙雨王胜文

长春市中医院  吉林长春  13005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脑动脉管腔出现狭窄和闭塞,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坏死,并出现相应区域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1-5]。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才能有效、及时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其致死率、致残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改善病人的预后,是当前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我院2022年09月至2023年09月期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调整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药物;脑水肿病人适当应用20%甘露醇治疗脑水肿);静脉用药方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0.15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h缓慢静点,1次/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g+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静点,1次/日。共14日。

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日,静点,共14天.

    观察组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Cerebral Angiography, CA)。将导管留置于责任病灶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如责任病灶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完全闭塞或重度狭窄,主要靠另一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供血时,则将导管留置于健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若责任病灶侧及对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重度狭窄,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将导管留置于主要代偿血管。

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动脉造影导管将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5ml+0.9%氯化钠注射液25ml缓慢注入,2次/日,共3日。推注药物前均回抽导管,回抽通畅,见鲜红血液者给药,若不通畅或阻力大者避免推注,调整导管方向,待通畅后再给药,给药完毕后肝素盐水封管,消毒后予以无菌敷贴覆盖。每次给药前要仔细观察导管有无移位,导管处皮肤有无红肿及渗出改变,给药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留置导管第3天于拔除导管前在DSA设备下观察导管有无移位,拔除留置导管及动脉鞘,封堵止血,而后继续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日,静点,共10天(余治疗同对照组)。14天为1个疗程。

1.2.2疗效判定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 Stroke Scale,NIHSS )及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10]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分值减少的程度(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疗后的病残程度判定疗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4-6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少于18%,病残程度7级。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作记录。

1.2.3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14天随访,每次随访根据方案需要分别化验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UREA),血肌酐(CRE),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资料比较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选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检验用双侧概率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治疗3d,治疗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14d

观察组

对照组

50

50

20.98±8.02

20.56±8.12

9.63±5.981)2)

18.56±7.87

4.12±5.141)2)

9.82±6.261)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6.0%(48例)vs88.0%(44例)〕差异显著,其中基本痊愈29例(58.0%)vs20例(40.0%),显著进步18例(36.0%)vs17例(34.0%),进步2例(4.0%)vs8例(16.0%),无效1例(2.0%)vs5例(10.0%)。(P<0.05)。

2.3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1例,穿刺点局部血肿1例,头晕、头胀痛2例,恶心欲吐1例,均自行缓解。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由中心缺血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病灶局部药物浓度低,尤其缺血半暗带血液循环差、供血减少,导致局部药物浓度更加不能保证。而介入动脉给药时病灶处直接得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且浓度较为稳定,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全身用药导致的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痊愈率更高,效率更快,后遗症更小。从而表明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用于介入动脉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用药治疗。动脉留置导管局部给药时病灶处直接得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且较为稳定。局部药物浓度高,相当于对病灶施以冲击治疗,能使缺血半暗带保留较多的药物,进而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并可以最大可能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文浩,胡浩,刘现锋,等.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17卷23期, 3690-3694页,ISTIC,2020.

[2]许家铭,王健.缺血性中风复发可干预因素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v.8(02):18-19.

[3]王永华,王春玉.河南豫东地区乡镇居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 v.27(04):46-49+58.

第一作者姓名:龙雨 性别:女民族:汉   出生年月:19916月  籍贯:吉林省松原市学历:硕士研究生  现有职称:主治医师  单位:长春市中医院   毕业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邮编:130051

通讯作者姓名:王胜文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44学历:硕士研究生  现有职称:主任医师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单位:长春市中医院  邮编:130051